志同道合的成语故事

拼音zhì tóng dào hé
基本解释形容彼此志向相同;信仰、志趣一致。志:志向;道:道路;信仰。
出处晋 陈寿《三国志 陈思王植传》:“及其见举于汤武、周文,诚道合志同,玄漠神通。”
志同道合的典故
三国时期,魏文帝曹丕即位后,对曹植一直心存疑忌,寻找各种机会加以陷害,由于母后的干预,曹丕才没有把弟弟置于死地。曹植苦于无用武之地,他上书说伊尹是陪嫁的小臣、吕尚当屠夫钓叟,他们遇到了志同道合的商汤和周文王,辅佐他们成大业。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志同道合)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螓首蛾眉 | 《诗经 卫风 硕人》:“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
礼之用,和为贵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 |
万缕千丝 | 宋·戴石屏《怜薄命》词:“道旁杨柳依依,千丝万缕,拧不住一分愁绪。” |
背城借一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二年》:“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 |
恶事传千里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自古道: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居,都知得了,只瞒着武大一个不知。” |
牝鸡无晨 | 《尚书·牧誓》:“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 |
犀舟径楫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虽有犀舟径楫,犹人涉卬否,有须是也。” |
种学绩文 | 唐·韩愈《蓝田县丞厅壁记》:“博陵崔斯立种学绩文,以蕃其有。” |
傲世轻物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齐俗训》:“傲世轻物,不污于俗。” |
步后尘 | 明·屠隆《昙花记·讨贼立功》:“副帅好当前队,老夫愿步后尘。” |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 毛泽东《论政策》:“对于国民党军队,应继续采取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政策,尽量地发展交朋友的工作。” |
出震继离 | |
金迷纸醉 | 宋 陶穀《清异录 金迷纸醉》:“有一小室,窗牖焕明,器皆金饰,光莹四射,金采夺目。所亲见之,归语人曰:‘此室暂憩,令人金迷纸醉。’” |
暗约私期 | 元 无名氏《云窗梦》第三折:“则为我暗约私期,致令得离乡背井。” |
不分畛域 | 《清史稿 包世臣传》:“世臣拟多裁盐官,堆留运司之钱粮,场大使督皂户,不分畛域,仿现行铁硝之例,听商贩领本地官印照,赴场缴课买盐。” |
一厘一毫 | 宋·朱熹《奏巡历婺衢救荒事件状》:“常山、开化系灾伤极重去处,而常山所放仅及一分六厘有奇;而开化又止一厘一毫而已。” |
亲贤远佞 | 唐·韩愈《顺宗实录》第三卷:“尔其尊师重傅,亲贤远佞,非礼勿贱,非义勿行。” |
心焦如火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绣襦记·暂宿邮亭>》:“为何马犹不至,心焦如火,怎辞劳瘁。” |
碧鬟红袖 | |
南船北马 | 唐·孟郊《送从最校书简南归》:“北骑达山岳,南帆指江湖。” |
海怀霞想 | 唐·李白《秋夕书怀》诗“海怀结沧洲,霞想游赤城。” |
行令猜拳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回:“行令猜拳频递盏,折牌道字慢传钟。” |
未为不可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7回:“各位所长,优则存之,劣则删之,未为不可。” |
修短有命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三卷:“命之修短有数;人之富贵在天。” |
愀然无乐 | 《荀子 修身》:“见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