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高调的成语故事

拼音chàng gāo diào
基本解释发表似乎高明但脱离实际的论调或说得很好听而不实际去做。
出处茅盾《茅盾选集·雷雨前》:“外边树梢头的蝉儿却在那里唱高调:‘要死哟!要死哟!’”
暂未找到成语唱高调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唱高调)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皓首苍颜 | 明·无名氏《午时牌》第一折:“相当初太公垂钓,伊尹耕锄,垂钓的皓首苍颜安社稷,耕锄的尽心竭力定寰区。” |
羽翼丰满 | |
呕心沥血 | 唐 韩愈《归彭城》诗:“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
咄嗟立办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侈》:“石崇为客作豆粥,咄嗟便办。” |
雕玉双联 | 唐·白居易《江楼夜吟元九律诗成三十韵》诗:“寸截金为句,双雕玉作联。” |
润笔之资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以物求文,谓之润笔之资;因文得钱,乃曰稽古之力。” |
分星劈两 | 元·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不要你狂言诈语,花唇巧舌,信口支持;则要你依头缕当,分星劈两,责状招实。” |
妙绝时人 | 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公幹有逸气,但未遒耳,其五言诗之善者,妙绝时人。” |
四肢百骸 | 宋·文天祥《高沙道中》诗:“四肢与百骸,屈曲如杯锩。” |
雪天萤席 | 唐·罗隐《湖上岁暮感怀有寄友人》诗:“雪天萤席几辛勤,同志当时四五人。” |
一以贯之 | 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
搓手顿足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4回:“‘你要把老爷的大事误了那可怎么好!’说着急得搓手顿足。” |
如天之福 | 明·叶宪祖《鸾鎞记·挫权》:“把如天之福,没来由选择伊家。” |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 宋 姜夔《白石道人诗话》:“波澜开阖,如在江湖中,一波未平,一波又作。” |
弄瓦之庆 | 《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 |
东播西流 | 南朝·陈·徐陵《在北齐与扬仆射书》:“又闻本朝王公,都人士女,风行雨散,东播西流。” |
相煎何急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
铸甲销戈 | 明·刘基《丙申岁十月还乡作》诗之七:“修文偃武君王意,铸甲销戈会有期。” |
就汤下面 |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63回:“只说是这畜牲怎么这等作变,却不晓得是天师就汤下面,奉承他这一番。” |
七步奇才 | 清·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文事》:“七步奇才,羡天才之敏捷。” |
高蹈远引 | 明·李贽《焚书·复焦弱侯》:“况乎以一时之喜怒,以一人之爱憎,而欲视天下高蹈远引之士,混俗和光之徒,皮毛臭秽之夫,如周丘其人者哉!” |
舟车之利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难二》:“舟车机械之利,用力少,至功大,则入多。” |
后实先声 | 明·陶宗仪《辍耕录·檄》:“一战乘胜而渡江,诸将列降而献土,厥角稽首,迎我前矛,后实先声,易如破竹,昭天顺人信之助,成我风行草偃之功。” |
塞耳盗锺 | |
远至迩安 | 《左传·襄公二十四年》:“恕思以明德,则令名载而行之,是以远至迩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