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步芳草的成语故事

拼音shí bù fāng cǎo
基本解释芳草:香草。比喻处处都有人才。
出处汉 刘向《说苑 谈丛》:“十步之泽,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汉 王符《潜夫论 实贡》:“夫十步之间,必有茂草;十室之邑,必有俊士。”
十步芳草的典故
唐朝初年,唐太宗十分重视选拔人才,他吩咐右仆射封德彝推荐人才,封德彝没有完成使命。唐太宗教诲他: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关键看你能否发现他们,用人就要用他们的长处。封德彝点头称是,于是给唐太宗推荐了很大人才。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十步芳草)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语重心长 | 清 洛日生《海国英雄记 回唐》:“叹别离苦况,转忘了母亲的语重心长。” |
除旧布新 |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七年》:“冬,有星孛于大辰,西及汉。申须曰:‘彗,所以除旧布新也。’” |
悖言乱辞 | 《公孙龙子 白马论》:“以黄马为非马,而以白马为有马,此飞者入池,而棺椁异处,此天下之悖言乱辞也。” |
东风人面 | |
成妖作怪 | 明·罗贯中《平妖传》第22回:“似此成妖作怪,决留他不得了,只教他离了我家便了。” |
冷暖自知 | 唐 善无畏《大日经疏》第12卷:“如饮水者,冷热自知。” |
言行相诡 | 《吕氏春秋·淫辞》:“言行相诡,不祥莫大焉。” |
从中渔利 | 清·许奉恩《里乘》第四卷:“说其改醮,已则从中渔利,藉以餬口。” |
百年之柄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班彪传》:“主有专己之威,臣无百年之柄。” |
探赜钩深 | 语出《易·系辞上》:“探赜索隐,钩深致远。” |
死有余辜 | 东汉 班固《汉书 路温舒传》:“盖奏当之成,虽咎繇听之,犹以为死有余辜。” |
曲肱而枕 | |
蹈矩循彟 | 明·宋濂《佛慧圆明无边广照普利大禅师塔铭》:“七岁即就外傅,诸书经目辄成诵,出入蹈矩循彟,有若成人。” |
山长水阔 | 宋·晏殊《蝶恋花》词:“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
怕痛怕痒 | 张英《老年突击队》:“他名叫温成书,因为做事怕痛怕痒,干哈也吞吞吐吐,没有火气,所以大伙把他的名字喊成为‘温吞水’了。” |
罪合万死 | 《魏书·房法寿传》:“臣既小人,备荷驱使,缘百口在南,致拒皇略,罪合万死。” |
怀刺漫灭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祢衡传》:“始达颍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于刺字漫灭。” |
不郎不秀 | 明 田艺蘅《留青日札 沈万三秀》:“元时称人以郎、官、秀为等第,至今人之鄙人曰不郎不秀,是言不高不下也。” |
秦晋之缘 | 元·乔吉《金钱记》第三折:“我与你合秦晋之缘何如?” |
推干就湿 | 明·徐田臣《杀狗记·孙荣奠墓》:“三年乳哺恩爱深,推干就湿多劳顿。” |
换羽移宫 | 宋 杨无咎《点绛唇(小阁清幽)》词:“换羽移宫,绝唱谁能和。”元 虞集《烛影摇红(雪映虚檐)》词:“洞房春暖,换羽移宫,珠圆丝莹。” |
忧形于色 | 《旧唐书·五行志》:“四年六月,天下旱,蝗食田,祷祈无效,上忧形于色。” |
火耕水种 | 《史记 平准书》:“江南火耕水耨,令饥民得流就食江淮间,欲留,留处。晋 陆云《答车茂安书》:“遏长川以为陂,燔茂草以为田,火耕水种,不烦人力。” |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 | 清·百一居士《壶天录》下卷:“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无如愚夫愚妇始终不悟耳。” |
谨慎从事 | 邓小平《敌占区的组织工作与政策运用》:“凡是可以招致敌人摧残人民的事,都应谨慎从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