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的成语故事

拼音xiān xià shǒu wéi qiáng,hòu xià shǒu zāo yāng
基本解释指先于别人行动,可以取得优势,迟于别人就会遭遇祸殃。
出处张恨水《啼笑姻缘》第13回:“得,就是这样办,这叫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暂未找到成语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穷光蛋 | 钱钟书《围城》:“这次兵灾当然使许多有钱、有房子的人流落做穷光蛋,同时也让许多不知多少穷光蛋有机会追溯自己为过去的富翁。” |
牛头不对马嘴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 苏知县罗衫再合》:“见鬼,大爷自姓高,是江西人,牛头不对马嘴!” |
吊形吊影 | 明·袁宏道《别恨篇为方子公赋》诗:“独自吊形吊影,谁人知暖知寒。” |
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 三国·魏·王肃《孔子家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 |
陆陆续续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6回:“自一炮以至三十七炮,内中虽陆陆续续,并未十分间断;此时忽停多时,这是何意?” |
做张做智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回头一看,见丈夫手忙脚乱,做张做智,老大疑惑。” |
点铁成金 | 宋 黄庭坚《答洪驹父书》:“古之能为文章者,真能陶冶万物,虽取古人之陈言入于翰墨,如灵丹一粒,点铁成金也。” |
开诚相见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马援传》:“且开心见诚,无所隐伏,阔达多大节,略与高帝同。”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 清 顾炎武《日知录 正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
运之掌上 | 《齐桓晋文之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孟子 公孙丑上》:“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
战战栗栗 | 《韩非子·初见秦》:“战战栗栗,日慎一日。” |
冷言冷语 | 宋 宝林《宝林禅师语录》:“山门疏,关着门,尽是自家屋里,何须冷言冷语,暗地敲人?” |
识礼知书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58回:“此乃罪臣家属,寂没入官,姓木名难儿,温柔贤淑,识礼知书,兼通数学。” |
死不死,活不活 | 元·刘庭信《折枉令·忆别》曲:“正是好不好恶不恶的姻缘,正撞着死不死活不活的时节。” |
牵引附会 | 凡人《开通学术议》:“程子以诸葛武侯有儒者气象,即牵引附会认为儒教,不斥其为刑名之学。” |
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 | 汉·刘向《说苑·臣术》:“四曰智足以饰非,辩足以行说,反言易辞而成文章,内离骨肉之亲,外妒乱朝廷,如此者谗臣也。” |
无昼无夜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4卷:“再不到丁家来了,无昼无夜,一心只痴想着赵县君,思量寻机会挨光。” |
引狼自卫 | 王树楠《武汉战纪》:“命下之日,太后抱太子痛哭,言者交章论谏,且有引狼自卫之喻。” |
玩弄词藻 | |
汗流浃踵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晚霞》:“[阿端]意计穷蹙,汗流浃踵。” |
略迹原情 | 兰陵忧患生《京华百二竹枝词》:“讨钱童子乱拦人,略迹原情总为贫。” |
鬻宠擅权 | 《韩非子·三守》:“鬻宠擅权,矫外以胜内,险言祸福得失之形,以阿主之好恶。” |
画意诗情 | 宋 周密《清平乐 横玉亭秋倚》词:“诗情画意,只在阑杆外,雨露天低生爽气,一片吴山越水。” |
以简御繁 | 南朝·梁·沈约《宋书·江秉之传》:“复出为山阴令,民户三万,政事烦扰,讼诉殷积,阶庭常数百人,秉之御繁以简,常得无事。” |
堆垛死尸 | 宋·许凯《彦周诗话》:“凡作诗若正尔填塞,谓之‘点鬼簿’,亦谓之‘堆垛死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