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移斗转的成语故事

拼音xīng yí dǒu zhuǎn
基本解释星斗变换位置;表示季节改变。比喻时光流逝。移:移动;斗:北斗星。
出处元 乔吉《两世姻缘》:“他便眼巴巴帘下等,直等到星移斗转二三更。”
暂未找到成语星移斗转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星移斗转)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不僧不俗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张廷秀逃生救父》:“倘一时没眼色,配着个不僧不俗如醉如痴蠢物,岂不误了终身?” |
一介书生 | 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
披荆斩棘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异传》:“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
舞笔弄文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议对》:“若不达政体,而舞笔弄文,支离构辞,穿凿会巧。” |
变风改俗 | 汉 王符《潜力夫 论三式》:“故凡欲变风改俗者,其行赏罚者也,必使足惊心破胆,民乃易视。” |
想方设法 | 叶圣陶《得失》:“教的一篇若是白话,看来看去差不多没有几句需要讲明的;然而也得想方设法,把五十分钟敷衍过去。” |
怨声载道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李固传》:“前孝安皇帝内任伯荣、樊丰之属,外委固广、谢恽之徒,开门受赂,署用非次,天下纷然,怨声载道。” |
上无片瓦,下无卓锥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丰化和尚》:“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
正本清源 | 《晋书 武帝纪》:“思与天下式明王度,正本清源,于置胤树嫡,非所先务。” |
五内俱崩 | 清·黄宗羲《书钱美恭寻亲事》:“美闻此言,五内崩裂。” |
发喊连天 | 明·无名氏《四马投唐》第一折:“凭着俺猛将千员,士卒勇健,相征战,则听的发喊连天,将武艺可便从施展。” |
孺子可教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 |
扒耳搔腮 | 鲁迅《华盖集续编·不是信》:“还有一个小目的,是在对于以我去年的免官为‘痛快’者,给他一个不舒服,使他恨得扒耳搔腮,忍不住露出本相。” |
两意三心 | 许地山《无法投递之邮件》:“似怕人知道我们曾相识,两意三心,把旧时的好话都撇在一边。” |
桑榆暮景 | 元 尚仲贤《柳毅传书》第一折:“教子读书志未酬,桑榆暮景且淹留。” |
恼羞变怒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0回:“昌得官见他如此的说法,不禁恼羞变怒,喝令左右:‘替我赶他出去!’” |
延口残喘 | 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了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 |
神动色飞 | 明·王錂《春芜记·宸游》:“妯本巫山神女,适见楚国襄王,资妾往事,遂尔神动色飞。” |
覆餗之衅 | 《晋书·蔡谟传》:“上亏圣朝栋隆之举,下增微臣覆餗之衅,惶惧战灼,寄颜无所。” |
逾淮之橘 | 《晏子春秋·杂下十》:“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
遥呼相应 | 清·陈忱《续资治通鉴·宋宁宗嘉定六年》:“蒙古尽驱其家属来攻,父子兄弟,往往遥呼相应,由是人无固志,故所至郡邑皆下。” |
招降纳附 | 《元史·来阿八赤传》:“今出兵分定其地,招降纳附,勿纵士卒侵掠。” |
被甲执锐 | 汉·荀悦《汉纪·文帝纪》:“已而之细柳军,军吏被甲执锐,榖弓弩持满。” |
王贡弹冠 | 东汉·班固《汉书·萧育传》:“少与阵咸,朱博为友,著闻当世,往者有王阳、贡公,故长安语曰‘萧、朱结绶,王、贡弹冠’,言其相荐达也。” |
三熏三沐 | 宋·陆游《与李运使启》:“一琴一龟,预想铃斋之静;三熏三沐,尚陪药市之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