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风峻节的成语故事

拼音gāo fēng jùn jié
基本解释高风:纯洁清高的风格;峻节:坚定不移的节操。形容高尚坚贞的风骨节
出处宋 胡仔《苕溪渔隐从话后集》卷一:“余谓渊明高风峻节,固已无愧于四皓,然犹仰慕之,尤见其好贤尚友之情也。”
暂未找到成语高风峻节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高风峻节)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叹老嗟卑 | 宋·陆游《岁莫》诗:“小筑幽栖与拙宜,读书写字伴儿嬉,已无叹老嗟卑意,却喜分冬守岁时。” |
源清流清 | 战国·赵·荀况《荀子·君道》:“故械数者,治之流也,非治之源也。君子者,治之源也。官人守数,君子养源,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
潦原浸天 | 清 侯方域《豫省试策四》:“以龙宫蛟窟潦原浸天之物,而欲集区区。” |
鱼沉雁渺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十二回:“谡如蒿目时艰,空自拊髀,兼之宝山僻在海隅,文报不通,迢递并云,鱼沉雁渺,十分懊恼。” |
打牙配嘴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二十三回:“(这妇人)常和从人打牙配嘴,全无忌惮。” |
穿窬之盗 |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色厉而内荏,譬诸小,其犹穿窬之盗也与!” |
门墙桃李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张》:“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汉 韩婴《韩诗外传》第七卷:“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 |
璞玉浑金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赏誉》:“王戎目山巨源如璞玉浑金,人皆钦其宝,莫知名其器。” |
功薄蝉翼 | 汉·蔡邕《让高阳乡侯章》:“臣事轻葭莩,功薄蝉翼。” |
覆蕉寻鹿 | 清·吴趼人《糊涂世界》序:“守株待兔之举,视若不二法门,覆蕉寻鹿之徒,尊为无上妙品。” |
不可胜记 | 南朝 宋 傅亮《为宋公求加赠刘前军表》:“功隐于视听,不可胜记。” |
大逆不道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今项羽放杀义帝于江南,大逆无道。” |
落纸如飞 | 唐·刘肃《大唐新语》:“词理纵横,文笔灿烂,手不停缀,落纸如飞。” |
骥子龙文 | 《南史·张融传》:“延俊从父兄宣明二子景鸾、景鸿,并有逸才,河东呼景鸾为骥子,景鸿为龙文。” |
愁肠寸断 | 唐 张鷟《游仙窟》:“泪脸千行,愁肠寸断,端坐横琴,涕血流襟。” |
心醉神迷 | 刘心武《钟鼓楼》第一章:“这眼光对她来说真是勾魂摄魄,令她心醉神迷。” |
张灯结彩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9回:“告谕城内居民,尽张灯结彩,庆赏佳节。” |
血肉模糊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24章:“弟兄们让不开路,被火车碾的断腰折骨,血肉模糊。” |
七歪八扭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八十四回:“一路冲浸之处,不可胜数,慢说房屋四分五落,连树木也是七歪八扭。” |
走为上着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娘道:‘我儿,‘三十六着,走为上着’。只恐没处走。’” |
韬光敛彩 | 明·宋濂《史处士墓碑文》:“自是益韬光敛彩,系情山水间。” |
瞒天席地 | 清·洪楝园《警黄钟》第三出:“说邻封安然无事,那日问环球公法,谁是谁非。他瞒天席地,不令主知。” |
白板天子 | 《南齐书·舆服志》:“晋中原乱没胡,江左初无之,北方人呼晋家‘白板天子’。” |
悲喜交并 | 《晋书·张轨传》:“奉诏之日,悲喜交并,天恩光被,褒崇辉渥。” |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 晋·陈寿《三国志·吕蒙传》:“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