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绝千古的成语故事

拼音zhuó jué qiān gǔ
基本解释卓绝:程度达到极点,超过一切。超过以往的一切人。
出处唐·李白《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子胥始东奔勾吴,月涉星遁。或七日不火,伤弓于飞。逼迫于昭关,匍匐于濑者。舍车而徒,告穷此女。目色以臆,授之壶浆。全人自沉,形与口灭。卓绝千古,声凌浮云。激节必报之仇,雪诚无疑之地。难乎哉!”
暂未找到成语卓绝千古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卓绝千古)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雨零星散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九回:“[张清、王英]杀散左哨军兵,如摧枯拉朽的直冲进来,杀得贼兵四分五裂,七断八续,雨零星散,乱窜奔逃。” |
叱咤风云 | 《晋书 乞伏炽磐载记论》:“炽磐叱咤风云,见机而动。” |
以备万一 | 《八十一梦·第八梦》:“大时代来了,我们必须练习到脚能跑,手能作、肩能扛,以备万一。” |
爱贤念旧 | 宋 陈亮《与韩子师侍郎》:“侍郎于此讲之熟矣。爱贤念旧之心,不自知其为谮也。” |
一应俱全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那案子上调和作料,一应俱全。” |
从吾所好 | 春秋·鲁·孔丘《论语·述而》:“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
降人以心 | 《三略·下略》:“圣人之政,降人以心;贤人之政,降人以礼。” |
摩顶至踵 | 南朝·陈·沈炯《为陈武帝与王僧辩盟文》:“僧辩等荷相国湘东王泣血衔冤之寄,摩顶至踵之恩,能不沥肝抽肠,共诛奸逆。” |
与草木俱朽 | 汉·王充《论衡·自纪篇》:“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 |
驾肩接武 | 《旧唐书·尹思贞李杰等传论》:“有唐之兴,绵历年所,骨鲠清廉之士,怀忠抱义之臣,台省之间,驾肩接武。” |
香温玉软 | 明·王玉峰《焚香记·设媒》:“吾家富比陶朱,独没个翠倚红偎。想香温玉软,凤枕鸳帏。” |
狼吞虎餐 |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23回:“他们把饭煮熟,菜烧好,聚在一起,就在村前打麦场上,狼吞虎餐的吃。” |
感天地,动鬼神 | 清·黄宗羲《陈苇庵年伯诗序》:“向令风雅而不变,则诗为之道,狭隘而不及情,何以感天地而动鬼神乎?” |
一枕黄梁 | 宋 李曾伯《送乔宾王》:“一枕黄梁,满头白发,屈指旧游能几人。” |
事生肘腋 | 《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主公之在公安也,北畏曹公之强,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当斯之时,进退狼跋。” |
露才扬己 | 汉 班固《<离骚>序》:“今若屈原,露才扬己,竞乎危国群小之间,以离谗贼。” |
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左》:“子产退而为政五年,国无盗贼,道不拾遗。”西汉·戴圣《礼记·礼运》:“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
辞不达意 | 宋 罗烨《醉翁谈录 崔木因妓得家室》:“但恐小子不才,辞不达意。” |
没大没小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23回:“好女婿呀!这等没大没小的,连丈母也都要了!” |
纸上谭兵 | 清·魏源《圣武记》第13卷:“今日动笑纸上谭兵,不知纸上之功,即有深浅,有一二分之见,有六七分之见,有十分之见。” |
生龙活现 | 方志敏《可爱的中国·狱中纪实七》:“呈辞上说得生龙活现,不由你不核准。” |
功成愿遂 | 清·如莲居士《薛刚反唐》第100回:“今已功成愿遂,我复何求,当速去修道,汝不必留我也。” |
持重待机 | 《晋书·宣帝纪》:“时朝廷以亮侨军远寇,利在急战,每命帝持重待机以候其变。” |
炊粱跨卫 | 清·钮琇《觚剩·蒋山佣》:“[顾炎武]常言:‘生平最憎者舟舆,而炊粱跨卫,乃此身安处也。’” |
龙跃虎踞 | 清·王夫之《夕堂永日绪论外编》:“至若泾阳先生,以龙跃虎踞之才,左宜右有,随手合辙,意至而词随,更不劳其拣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