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之璞的成语故事


无名之璞

拼音wú míng zhī pú

基本解释见“无名之朴”。

出处晋·傅玄《赠扶风马钧序》:“又马氏巧名已定,犹忽而不察,况幽深之才,无名之璞乎?”


暂未找到成语无名之璞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无名之璞)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天下第一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屈原贾生列传》:“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治平为天下第一。”
茶余饭后 元 关汉卿《斗鹌鹑 女校尉》套曲:“茶余饭饱邀故友,谢馆秦楼,散闷消愁。”
胆丧魂消 明·无名氏《精忠记·班师》:“雄威纠纠杀金酋,已教胆丧魂消,他弃甲潜逃,从此边疆不再无忧。”
信誓旦旦 《诗经 卫风 氓》:“总角之宴,言笑晏宴,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骑上扬州鹤
与草木同腐 宋·苏轼《太息送秦少章》:“虽然,自今观之,孔北海、盛孝章犹在世,而向之讥评者,与草木同腐久矣。”
誓天指日 明·方孝孺《正俗》:“而其臣抱君之遗孤,奔走海岛,誓天指日,拥立为帝。”
星霜荏苒 唐·温庭筠《寄崔先生》:“星霜荏苒无音信,烟水微茫变姓名。”
田月桑时 南朝齐·萧子良《谏射雉启》:“且田月向登,桑时告至。”
磊落不凡 《太平广记·杂录二·王琚》:“及与语,磊落不凡,问其姓,乃王琚也。”
存而不论 庄周《庄子 齐物论》:“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之内,圣人论而不议。”
持平之论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二》:“先师刘文正公曰:‘神仙必有,然必非今之卖药道士;佛菩萨必有,然必非今之说法禅僧。’斯其持平之论矣。”
区区之心 汉·李陵《答苏武书》:“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区区之心,窃慕此耳。”
总角之交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崔秀才》:“莫逆之交不足恃矣,然总角之交,应非泛泛也。”
文子同升 语出《论语·宪问》:“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着述等身
视为儿戏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13回:“你不可视为儿戏。”
聚族而居 鲁迅《故乡》:“我们多年聚族而居的老屋,已经公同卖给别姓了。”
自比于金 《新唐书·魏徽传》:“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匠而加砺焉,卿虽疾未及衰,庸得便尔。”
拙口钝辞 元·无名氏《倅范叔》楔子:“须贾平日拙口钝辞,犹恐应对有误,家中有一辫士,名日范雎,得与此人同行,凡事计议,万无一失。”
等价交换 冯德英《苦菜花》第十章:“大家按等价交换的原则来互相帮助,解决劳力不足牲畜缺的困难。”
众啄同音 《“五四”爱国运动资料 上海罢市救亡史》:“和会方开,公论犹在。青岛归我,众啄同音。”
罪在不赦 萧纲《答张灒谢示集书》:“论之科刑,罪在不赦。”
虎头燕额 明·无心子《金雀记·掷果》:“我虎头燕额,羞杀他脸似桃花。”
玉匣珠襦 清·吴伟业《永和宫》词:“玉匣珠襦启便房,韭歌无异葬同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