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不惨然的成语故事

拼音zēng bù cǎn rán
基本解释竟不觉得惨痛。
出处清·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
暂未找到成语曾不惨然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曾不惨然)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交浅言深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四》:“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称师,是庸说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 |
兵无常势 | 先秦 孙武《孙子 虚实》:“夫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
管窥筐举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郤正传》:“夫人心不同,实若其面,子虽光丽,既美且艳,管窥筐举,守厥所见。” |
胆大于身 | 语出《旧唐书·李昭德传》载丘愔劾奏李昭德语:“臣观其胆,乃大于身,鼻息所冲,上拂云汉。” |
五光十色 | 南朝 梁 江淹《丽色赋》:“五光徘徊,十色陆离。” |
永志不忘 | 冰心《〈儿童文学选〉序言》:“捻军的失败,也引起人民无尽的悲愤,他们对起义的英雄们是永志不忘的。” |
通幽动微 | 《敦煌变文集·叶净能诗》:“推五岳即须臾,制约宇宙,造化之内,无人可皆,通幽动微。” |
十不当一 | 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下》:“土山平陵,漫衍相属,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也,步兵十不当一。” |
急于事功 | 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我对于她终于很隔膜,我疑心她有点罗曼缔克,急于事功……” |
择木而处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一年》:“鸟则择木,木岂能择鸟?” |
天崩地裂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大树坡义虎送亲》:“忽地乱喇的一声响亮,如天崩地裂,一件东西向前而坠。” |
仓卒主人 | 晋 葛洪《西京杂记》第四卷:“有仓卒客,无仓卒主人。” |
牛马不若 | 明·袁宏道《锦帆集·沈广乘》:“人生作吏甚苦,而作令为尤苦,若作吴令,则其苦万万倍,直牛马不若矣。” |
坐而论道 | 《周礼 考工记序》:“坐而论道,谓之王公;作而行之,谓之士大夫。” |
再生之德 | 明·西湖渔隐主人《欢喜冤家》第三回:“贤妻,牌头金玉之言,实为再生之德。” |
可同患,难处安 |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且勾践为人,可与同患,难与处安。” |
横行直撞 | 《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当先顾全武一骑马,一把刀,横行直撞,逢人便杀。” |
不知有汉,何论魏晋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何论魏晋。” |
逆天大罪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71回:“二则惟愿朝廷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众当竭力捐躯,尽忠报国,死而后已。” |
跑马卖解 | 曾朴《孽海花》第六回:“是一班粤西来的跑马卖解的,里头有两个云南的苗女,走绳的技术非常高妙,能在绳上腾踏纵跳,演出各种把戏。” |
玉貌花容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闻得哭声,上前看时,虽然蓬头垢面,那玉貌花容,从来无两,如何不认得!” |
刀笔之吏 |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
绰有余暇 | 《北史·魏收传》:“我绰有余暇,山立不动。” |
赤体上阵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9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
孤行己见 |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过去和现在都有这样的人,企图孤行己见,不尊重我们的意见,但是结果都不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