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容凄断的成语故事


音容凄断

拼音yīn róng qī duàn

基本解释声音凄凉、容貌愁苦到了极点。

出处唐·戴君孚《广异记·阎陟》:“后一日,梦女来别,音容凄断,曰:‘已是前长史女,死殡在城东南角。’”


暂未找到成语音容凄断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音容凄断)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望梅止渴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假谲》:“魏武行役失汲道,军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饶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闻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十月怀胎 毛泽东《反对本本主义》:“调查就像‘十月怀胎’,解决问题就像‘一朝分娩’。调查就是解决问题。”
缓歌慢舞 唐·白居易《长恨歌》:“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阔论高谈 宋 许应龙《省试策问》:“阔论高谈者若善谋,轻举妄动者若敢为。”
大雨滂沱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行了数日,忽值大雨滂沱。
后悔无及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六年》:“既成谋矣,盍及其未作也,先诸?作而后悔,亦无及也。”
持螯把酒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载:晋代嗜酒的毕卓曾说:一手拿着蟹螯,一手捧着酒杯,便足以了一生。
紧箍咒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14回:“我那里还有一篇咒儿,唤做‘定心真言’,又名做‘紧箍儿咒’,你可暗暗的念熟,牢记心头,再莫泄漏一人知道。”
如法泡制 鲁迅《而已集·再谈香港》:“两个茶房将第二箱抬到舱面上,他如法泡制,一箱书又变成了一箱半,还撕碎了几个厚纸包。”
徒有虚名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
人贫志短
鸡鹜争食 战国·楚·屈原《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胸怀坦白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8回:“到任之后,会见大先生胸怀坦白,言语爽利,这些秀才们,本不来会的,也要来会会,人人自以为得明师。”
祝僇祝鲠
愤懑不平 清·荑荻散人《玉娇梨》第九回:“我听郎君之言愤懑不平,似怨小姐错看了郎君的诗句。”
驽马十舍 《淮南子·齐俗训》:“夫骐骥千里,一日而通;驽马十舍,旬亦至之。”
巾帼须眉 清 曾朴《孽海花》第14回:“容貌虽说不得美丽,却气概丰富,倜傥不群,有巾帼须眉之号。”
一览而尽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金革之世 南朝·梁·庾信《为杞公让宗师骠骑表》:“当今玉烛调和,既非金革之世。”
谈吐如流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1卷:“是日焦大郎安排晚饭与满生同吃,满生一席之间,谈吐如流,更加酒兴豪迈,痛饮不醉,大郎一发投机,以为相见之晚。”
寻幽探胜 唐·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诗:“寻幽殊未歇,爱此春光发。”
毛发不爽 清·刘献廷《广阳杂记》第二卷:“四至八到,方方凑合,求其毛发不爽难矣。”
贪财慕势 汉·荀悦《汉纪·元帝纪》:“贪财而慕势,故犯法者众,奸邪不止。”
公耳忘私,国耳忘家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甘心为伍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传》:“信出门笑曰:生乃与哙等为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