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胜衣的成语故事

拼音ruò bù shèng yī
基本解释形容身体羸弱,好像连衣服的重量都不能承担。
出处《淮南子 氾论》:“周公事文王也,行无专制,事无由己,身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有奉持于文王,洞洞属属,而将不能,恐失之,可谓能子矣。”
暂未找到成语若不胜衣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若不胜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牛郎织女 | 《群音类选 南西厢记》:“你影只形单,羞睹牛郎织女星。” |
恣情纵欲 | 宋·陆九渊《与曾宅之书》:“惟其生于后世,学绝道丧,异端邪说充塞弥满,遂使有志之士罹此患害,乃与世间凡庸恣情纵欲之人均其陷溺,此岂非以学术杀天下哉?” |
前车之鉴 | 汉 刘向《说苑 善说》:“《周书》曰:‘前车覆,后车戒。’” |
吴牛喘月 | 汉 应劭《风俗通》:“吴牛望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
视如粪土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38回:“今舅儿把他视如粪土,又是王衍一流人物了。” |
民不堪命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桓公二年》:“宋殇公立,十年十一战,民不堪命。” |
家道中落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14回:“虽然他家太爷做了任官,而今也家道中落,那里一时拿的许多银子出来?” |
扫地以尽 | 清 梁启超《新民议 禁早婚议》:“一群之道德法律,且将扫地以尽。” |
一言半字 | 《三遂平妖传》第二回:“袁公此时那有心情回答他一言半字,舒着双臂拉开,径奔石床上,取了如意册儿,翻身复上天门。” |
人贫志短 | |
劳形苦心 | 鲁迅《故事新编 非攻》:“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 |
绿酒红灯 | 清 梁章钜《归田琐记 北东园日记诗》:“天伦乐事萃华堂,绿酒红灯夜未央。” |
攀花问柳 | 明·陆采《明珠记·写诏》:“殷勤领命到荒山,心事未相关;攀花问柳,勾莺引燕,方寸心间。” |
山不转路转 | 柳建伟《英雄时代》第14章:“山不转水转,水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 |
马腹逃鞭 | 《左传·宣公十五年》:“虽鞭之长,不及马腹。” |
规矩钩绳 | 《管子 形势》:“奚仲之为车器也。方圜曲直,皆中规矩钩绳。” |
面目黎黑 | 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手足胼胝,面目黎黑。” |
浩气四塞 | 孙中山《<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浩气四塞。” |
疥癣之病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直谏》:“大夫之于吴也,疥癣之病也。” |
奉为神明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12回:“此是僧尼诱人上门之语,而愚夫愚妇无知,莫不奉为神明。” |
过盛必衰 | 宋·辛弃疾《论荆襄上流为东南重地》:“厥今夷狄,物伙地大,德不足,力有余,过盛必衰,一失其御,必将豪杰并起,四分五裂。” |
至死靡它 | 《诗经 墉风 柏舟》:“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谅人只。” |
愁山闷海 | 元 无名氏《争报恩》第二折:“俺又不曾弄月嘲风,怎揽这场愁山闷海。 |
趋权附势 | 宋 李觏《名公手书 萧注》:“注鄙人,然而有志于圣贤之术,心铭足下之道,故发此书以闻,非今之趋炎附势辈,闻足下有大名而沽相知之幸,足下其以为是非。” |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 元·李寿卿《伍员吹萧》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反悔之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