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瑾握瑜的成语故事

拼音huái jǐn wò yú
基本解释瑾、瑜:美玉。怀里揣着瑾;手里拿着瑜。比喻人具有纯洁而优美的品德。
出处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章 怀沙》:“怀瑾握瑜兮,穷不知所示。”
暂未找到成语怀瑾握瑜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怀瑾握瑜)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交浅言深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四》:“夫望人而笑,是和也;言而不称师,是庸说也;交浅而言深,是忠也。” |
朝令夕改 | 唐 元稹《授马总检校刑部尚书天平军节度使制》:“有迎新送故之困,朝令夕改之烦,自非有为而为。” |
故宫离黍 | 宋·张元干《贺新郎·送胡邦衡待制赴新州》:“梦绕神州路。怅秋风,连营画角,故宫离黍。” |
左提右挈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耳陈余列传》:“夫以一赵尚易燕,况以两贤王左提右挈,而责杀王之罪。” |
粉装玉琢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回:“士隐见女儿越发生得粉装玉琢,乖觉可喜,便伸手接来抱在怀中斗他玩耍一回;” |
风流雅事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命探春依次抄录妥协,自己编次,叙其优劣,又命在大观园勒石,为千古风流雅事。” |
收旗卷伞 | |
张王赵李 | 《梁书 儒林传 范缜》:“亦可张甲之情,寄王乙之躯,李丙之性,托赵丁之体。” |
名震一时 | 《新唐书 刘晏传》:“号神童,名震一时。” |
拔山扛鼎 | 汉 司马迁《史记 项羽本纪》:“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又:“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
玉粒桂薪 | 宋·王禹偁《陈情表》:“望云就日,非无恋阙之心;玉粒桂薪,未有住京之计。”《宋史·外国传三·高丽》:“緼袍短褐,玉粒桂薪,堪忧食贫,若为卒岁。” |
咸风蛋雨 | 梁启超《记东侠》:“其在岛也,小屋一间,咸风蛋雨,虽丈夫所不耐。” |
伯乐相马 | 《十月》1981年第6期:“她带上多年写下的社会科学论文和空前的决心去接受伯乐相马的考验了。” |
奋笔直书 | 清 墨憨斋《醒名花》第十四回:“贤侄今日,奋笔直书,如行云流水,珠玑错落,俊爽之才,有同健鹰之摩秋汉,真命世杰也,与古人何多让焉,将来正未可量。” |
捋臂揎拳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47回:“为人性刚,喜则眉花眼笑,怒则捋臂揎拳,胆大心雄,头高气硬。” |
一分一毫 | 朱自清《给亡妇》:“那里有一分一毫想着你自己。” |
不磷不缁 | 语出《论语 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言至坚者磨而不薄,至白者染之于涅而不黑。君子虽在浊乱,浊乱不能污。” |
尽忠拂过 | 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当此时也,世非无深虑知化之士也,然所以不敢尽忠拂过者,秦俗多异讳之禁,忠言未卒于口而身为戮没矣。” |
百战无前 | 南朝·陈·徐陵《陈公九锡文》:“故使三军勇锐,百战无前。” |
心服情愿 |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6回:“如果心服情愿,叫他写个凭据来,银子早迟不要紧的。” |
天从人原 | |
股肱之力 | 《左传·僖公九年》:“臣竭其股肱之力,加之以忠贞。其济,君之灵也,则以死济之。” |
挟主行令 | 《南齐书·刘善明传》:“魏挟主行令,实逾二纪。晋废立持权,遂历四世。” |
断瓦残垣 | |
信使往还 | 冯玉祥《我的生活》第32章:“我景仰中山先生几己二十年,信使往还者已多年,但我一直没有得着见他面的机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