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聋辨声的成语故事

拼音yǐ lóng biàn shēng
基本解释用聋的耳朵辨别声音。比喻没有正确的方法是达不到目的的。
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修身》:“不是师法,而好自用,譬之是犹以盲辨色、以聋辨声也,舍乱妄无为也。”
暂未找到成语以聋辨声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以聋辨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疲惫不堪 | 刘操南《武松演义》第十回:“犯人一上梃棍,坐卧不得,只是局局促促地挤做一团,弄得疲惫不堪。” |
拱揖指挥 | 战国·赵·荀况《荀子·富国》:“上下一心,三军同力,名声足以暴炙之,威强足以捶笞之,拱揖指挥,而强暴之国莫不趋使。” |
织楚成门 | 南朝梁·沈约《郊居赋》:“织宿楚以成门,籍外扉而为户。” |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 西汉·刘向《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
意气相得 | 唐·李百药《北齐书·高乾传》:“魏领军元叉,权重当世,以意气相得,接乾甚厚。” |
前言不答后语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4回:“你们白想想,那些人都是管什么的,可是前言不答后语?” |
接三换九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6回:“你长大出嫁的时节,我与你打簪环,做铺盖,买梳头匣子,我当自家闺女一般接三换九。” |
半死不活 | 清 刘鹗《老残游记》:“听说停刑的头一日,即是昨日,站笼上还有几个半死不活的人,都收监了。” |
偷天换日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这个王婆,岂不是偷天换日的老手。” |
天有不测风云 | 元 无名氏《合同文字》第四折:“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
清心寡欲 | 元 郑廷玉《忍字记》第三折:“我奉师父法旨,着你清心寡欲,受戒持斋,不许凡心动。” |
矢志不屈 | 清·顾彩《髯樵传》:“义哉髯也,见义必为,矢志不屈,求之士人中,亦几几难之。” |
捐本逐末 | 《北史 李谔传》:“捐本逐末,流遍华壤,递相师祖,久而愈扇。” |
客客气气 | 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48回:“巧珍道:‘故歇客客气气算啥夏?’” |
相提而论 |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
优柔失断 | 《旧唐书·高祖纪论》:“然而优柔失断,浸润得行。” |
清交素友 | 南朝·宋·王僧达《祭颜光禄文》:“清交素友,比景共波。” |
返虚入浑 | 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雄浑》:“返虚入浑,积健为雄。” |
足足有余 | 《新华日报》1954.10.31:“家庭生活足足有余。” |
否极而泰 | 《宋史·韩令坤等传论赞》:“虽太祖善御,诸臣知机,要亦否极而泰之象也。” |
骋目流眄 | 《梁书·沈约传》引《郊居赋》:“临巽维而骋目,即堆冢而流眄。” |
醇酒美人 | 清·宋琬《题戴苍画陈阶之小像和王阮亭韵》:“醇酒美人堪送老,唯学信陵君。” |
身名俱泰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汰哆》:“士当令身名俱泰,何至以翁牖语人。” |
嫌长道短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六回:“一般儿大的人,怎么我的赔送就该那等苟简,姐姐有这些人给办妆奁还嫌长道短?这话怎么讲?” |
西鹣东鲽 | 南朝·宋·刘勰《文心雕龙·封禅》:“然则西鹣东鲽,南茅北黍,空谈非征,勋德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