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甑不顾的成语故事

拼音pò zèng bù gù
基本解释甑:古代一种瓦制炊器;顾:回头看。甑落地已破,不再看它。比喻既成事实,不再追悔。
出处《后汉书 郭泰传》:“客居太原,荷甑堕地,不顾而去。林宗见而问其意,对曰:‘甑已破矣,视之何益。’”
暂未找到成语破甑不顾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破甑不顾)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饿虎扑食 | 明 吴承恩《西游记》:“双手使降妖杖丢一个丹凤朝阳饿虎扑食。” |
机不可失 | 五代 安重荣《上石敬瑭表》:“须知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
一表人材 | 明·刘璋《飞花艳想》第一回:“友梅生得一表人材,美如冠玉,又且颖悟过人,做的文章,便篇篇锦绣,字字珠玑,十五岁上,就领了钱塘县学批首。” |
倩女离魂 | 唐·陈玄祐《离魂记》 |
鸦雀无声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第四卷:“公曰:‘鸦去无声,运何言闻?’” |
故态复作 | 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八大王》:“今老将就木,潦倒不能横飞,故态复作,我自不懈耳。” |
密不通风 | 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二折:“但要访的孤儿有影踪,必然把太平庄上兵围拥,铁桶般密不通风。” |
十年读书 | 《宋书·沈攸之传》:“攸之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汉》多所谙忆,常叹曰:‘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 |
爱不忍释 | 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 条幅扇头诗》:“又于扇头见一绝云:‘一夜东风草剪齐,如丝春雨湿香泥……’亦爱不忍释。” |
入海算沙 | 明·宋濂《杭州灵隐寺故辅良大师石塔碑铭》:“教秉固当学,若沉溺不返,如入海算沙,徒自困耳。” |
秉烛夜游 | 唐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 |
避之若浼 | 《孟子 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赵岐注:“与乡人立,见其冠不正,望望然,惭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 |
骊黄牝牡 | 明·文徵明《跋采临帖》:“观者当求之骊黄牝牡之外也。” |
旷古未有 | 《北齐书·王纮传》:“冒死效命之士反见屠戮,旷古未有此事。” |
刺虎持鹬 | 《战国策·秦策二》及《史记·张仪列传》载:刺虎,战国时,陈畛说秦惠王,引卞庄子刺虎为喻,先待齐楚交战,乘其两败俱伤时进兵。持鹬,用“鹬蚌相持”之典。 |
你推我让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卷:“他三个兀自你推我让。” |
见树不见林 | |
承颜顺旨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王蕃传》:“蕃体气高亮,不能承颜顺旨。” |
妙喻取譬 | 郭沫若《创造十年续篇》:“只见颂久在讲坛上步来步去,妙喻取譬地讲得头头是道。” |
休声美誉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回:“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 |
愚夫蠢妇 | 《淮南子·本经训》:“愚夫蠢妇皆有流连之心,凄怆之志。” |
巧拙有素 |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至于引气不齐,巧拙有素,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
文章巨公 | 唐·李贺《高轩过》:“马蹄隐耳声隆隆,入门下马气如虹,云是东京才子,文章巨公。” |
格高意远 | 宋·王禹偁《送丁谓序》:“去年得富春生孙何文数十篇,格高意远,大得六经旨趣。” |
抢地呼天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老板奶奶见媳妇已死,抢地呼天,哭个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