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差毫发的成语故事


不差毫发

拼音bù chā háo fà

基本解释毫、发:都是古代的长度名,十毫为发,十发为厘,形容细微。形容一点儿也不差。

出处唐 张说《进浑仪表》:“令仪半在地上,半在地下,晦朔弦望,不差毫发。”


暂未找到成语不差毫发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不差毫发)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逢人只说三分话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21卷:“如今俗语云,逢人只说三分话,只此便是不忠。”
形如槁木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胡诌乱扯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59回:“独眼窝翻译官胡诌乱扯地对杨徳说:‘皇军扫荡兴县,大大的胜利!’”
独当一面 东汉 班固《汉书 张良传》:“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
龟厌不告 《诗经·小雅·小旻》:“我龟既厌,不我告犹。”
地广人希 《史记·货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广人希。”
恢宏大度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放着这等一位恢宏大度的何箫史,一位细腻风光的张桐卿,还怕帮助不了一个安龙媒。”
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君子之道,辟如行远必自迩,辟如登高必自卑。”
转战千里 西汉 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转斗千里,矢尽道穷。”
橡茹藿歠 明·方孝孺《味菜轩记》:“贵而八珍九鼎之筵,贱而橡茹藿歠之室,莫不有待于味。”
木雁之间 战国·宋·庄周《庄子·山木》:“昨日山中之木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
水火不避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若有驱使,奋勇直前,水火不避。”
水中著盐 清·薛雪《一瓢诗话》:“作诗用事,要加释语;水中著盐,饮水乃知。”
凤附龙攀 汉·扬雄《法言·渊骞》:“攀龙鳞,附凤翼。”
若存若亡 先秦 李耳《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韬光灭迹 唐·无名氏《灵应传》:“妾之先宗,羞共戴天。虑其后患,乃率其族,韬光灭迹,易姓变名,避仇于新平真宁县安村。”
金针度人 元 金好问《论诗》诗:“鸳鸯绣了不教看,莫把金针度与人。”
行不由西州路 《晋书·谢安传》:“安薨后,辍乐弥年,行不由西州路。”
就棍打腿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0回:“听他之言,语内有因,他别与都堂有甚么拉拢罢,我何不就棍打腿探探呢?”
拈酸吃醋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5卷:“怎奈静真情性利害,比空照大不相同,极要拈酸吃醋。”
贪如虎狼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志公和尚大乘赞》:“心行贪如虎狼。”
煦伏之恩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少蒙翼卵煦伏之恩,长含鸱枭反逆之性,背弃天施,罪恶极大。”
众好必察 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强不凌弱,众不暴寡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奸劫弑臣》:“故其治国也,正明法,陈严刑,将以救群生之乱,去天下之祸,使强不凌弱,众不暴寡。”
朝施暮戮 《新唐书·柳泽传》:“故政不常、令不一,则奸诈起而暴乱生焉,虽朝施暮戮,而法不行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