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夜哭的成语故事

拼音há má yè kū
基本解释蛤蟆于夜晚哭泣。形容毫无根据诬陷好人。
出处《艾子杂说》:“复闻有言曰:‘吾今幸无尾,但恐更理会蝌蚪时事也。”
蛤蟆夜哭的典故
艾子在海上航行,晚上停泊在孤岛上,半夜听到水底有声音传来,鼋说龙王下命令明天要把有尾巴的动物斩杀,它很害怕。蛤蟆听后也哭了起来,鼋觉得很奇怪。蛤蟆解释它害怕追溯到蝌蚪时代,那也在诛杀之列。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蛤蟆夜哭)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斩钉截铁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洪州云居道膺禅师》:“师谓众曰:‘学佛法底人,如斩钉截铁始得。’” |
寥寥无几 | 明 胡应麟《诗薮 内篇》:“建安以后,五言日盛,晋宋齐间,七言歌行寥寥无几。” |
老牛拉破车 | 吴强《红日》第六章:“那么,什么时候解决战斗?还是老牛拉破车,慢慢吞吞的吗?” |
一泻千里 | 宋 陈亮《与辛幼安殿撰书》:“大江在河,一泻千里。” |
宁折不弯 | 《齐民要术 卷五 种榆白杨》:“白杨性甚劲直,堪为屋材,折则折矣,终不曲挠。” |
江翻海扰 | 清·无名氏《陆沉病》楔子:“遍地腥膻,直弄得江翻海扰,鼠偷狗盗,大劫何日了?” |
织楚成门 | 南朝梁·沈约《郊居赋》:“织宿楚以成门,籍外扉而为户。” |
傍花随柳 | 宋 程颢《偶成》:“云淡风轻近午天,傍花随柳过前川。” |
引重致远 | 《周易·系辞下》:“服牛乘马,引重致远。” |
心腹大患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此是心腹大患,若不早行诛剿,他日养成贼势,难以制伏。” |
跷足抗首 | 西汉·扬雄《长杨赋》:“自上仁所不化,茂德所不绥,莫不跷足抗首,请献厥珍。” |
名显天下 | 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
口衔天宪 |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汉恒帝永兴元年》:“当今中官近习,窃持国柄,手握王爵,口衔天宪。” |
大难不死 | 元·关汉卿《裴度还带》第三折:“夫人云:皆是先生阴德太重,救我一家之命。因此遇大难不死,必有后程,准定发迹也。” |
得胜回朝 | 元 无名氏《小尉迟》:“若得胜还朝,圣人自有加官赐赏哩。” |
公正廉明 | 清·许奉恩《里乘》第六卷:“公正廉明,爱才如命。” |
党恶朋奸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59回:“其有党恶朋奸,甘为逆羽,杀无赦!” |
柴天改玉 | 清 黄宗羲《余恭人传》:“柴天改玉之交,皇风未畅,鼎族阽危,谣言沸火。” |
魏颗结草 | 春秋晋魏颗不从父以嬖妾殉葬之命而遣嫁之,后与秦将杜回战于辅氏,“颗见老人结草以亢杜回,杜回踬而颠,故获之。夜梦之曰:‘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余是以报。’”见《左传·宣公十五年》。 |
百战百败 | 《汉书 萧何传》:“汉王曰:‘何为乃死也?’何曰:‘今众弗如,百战百败,不死何为?’” |
画野分疆 | 《周书 杜杲传》:“仍请画野分疆,永敦邻好。” |
你言我语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9回:“二人你言我语,一面行走,一面说笑,不觉到了柳叶渚,顺着柳堤走来。” |
弃琼拾砾 | 晋·葛洪《抱朴子·博喻》:“捐荼茹蒿者必无识甘之口;弃琼拾砾者必无甄珍之明。” |
丹楹刻桷 | 《左传·庄公二十三年》:“丹桓宫楹。”又《左传·庄公二十四年》:“刻其桷,皆非礼也。” |
重操旧业 | 吴趋《姑苏野史·赛金花二三事》:“赛金花随洪钧的棺材返苏入葬时,突然中途变卦,跑到上海重操旧业,改名曹梦兰,悬牌应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