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魂续魄的成语故事


招魂续魄

拼音zhāo hún xù pò

基本解释指魂魄不失散。比喻悼念死者。

出处明·宋濂《桃花涧修楔诗序》:“郑之旧俗,于溱洧两水文上,招魂续魄,执兰草以拔除不祥。”


暂未找到成语招魂续魄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招魂续魄)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杀手锏 艾煊《大江风雷》第四部:“他认为这是最后最厉害的杀手锏,这两句话抛出去,可以使杨大新理屈词穷,哑口无言。”
量力而行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十五年》:“力能则进,否则退,量力而行。”
当着不着 明·汤显祖《牡丹亭·围释》:“老大王,你可也当着不着的。”
接踵而至 《新编五代史平话 唐史下》:“是日唐主大军接踵而至。”
家见户说 《后汉书·赵典传》:“天下不可家见而户说也。”
心驰神往 《隋书·史祥传》:“身在边隅,情驰魏阙。”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
复旧如初 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三折:“巴的到祖贯乡闾,我只道认着了伯娘伯父,便欢然复旧如初。”
愁云惨淡 唐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翰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禁乱除暴 清·汪琬《复仇或问》:“诸凡国法所不及加,与有司所不得而执者,不许其复仇,则无以禁乱除暴也,”
月朗风清 唐·无名氏《洛神传》:“太和中,处士萧旷,自洛东游至孝义馆,夜憩于双美亭。时月朗风清,旷善琴,遂取琴弹之。”
纤腰楚楚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盼纤腰之楚楚兮,风回雪舞。”
鸣鼓而攻之 《论语·先进》:“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扣槃扪烛 宋 苏轼《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
徒有虚名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十五回:“却说司马懿回到寨中,使人打听是何将引兵守街亭。回报曰:‘乃马良之弟马谡也。’懿笑曰:‘徒有虚名,乃庸才耳!’”
欺天诳地 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一折:“这等穷儿乍富,瞒心昧己,欺天诳地,只要损别人,安自己。”
避强击惰 唐 元稹《批刘悟谢上表》:“卿宜密运谟猷,明宣号令,避强击惰,取暴抚羸。”
穷街陋巷 戴叔伦《送张南史》:“陋巷无车辙,烟萝总是春。”
风行电掣 清·姜承烈《<书影>序》:“先生触目,洞中机要,剖决若神,风行电掣。”
月晕主风 《田家五行·杂占论月》:“月晕主风,何方有阙,即此方风来。”
使心别气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第12回:“可知有你这歪老货搬弄,致使我家一向使心别气。”
分床同梦 清·黄宗羲《宪副郑平子先生七十寿序》:“余见今之亡国大夫,大略三等:或龌龊治生,或丐贷诸侯,或法乳济洞。要皆胸中扰扰,不胜富贵利达之想,分床同梦。”
以夜继昼 《东观汉记·郅恽传》:“陛下远猎山林,以夜继昼,其如社稷宗庙何!”
事往日迁 唐·李白《雪谗诗赠友人》:“感悟遂晚,事往日迁。”
赐茅授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