韬声匿迹的成语故事


韬声匿迹

拼音tāo shēng nì jì

基本解释隐匿音信踪迹。谓不被人所见闻。

出处晋·挚虞《征士胡昭赞》:“投簪卷带,韬声匿迹。”


暂未找到成语韬声匿迹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韬声匿迹)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仁者能仁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五本第三折:“卖弄你仁者能仁,倚仗你身里出身。”
浮想联翩 晋 陆机《文赋》:“浮藻联翩,若翰鸟缨缴而坠曾云之峻。”
殚精竭虑 明 胡应麟《诗薮》:“其用总之工,传情之文宛,有唐人竭精殚力不能追步者。”
跌跌跄跄
小打小闹 邓小平《和平和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因为我们讲的战争不是小打小闹,是世界战争。”
登高能赋 《诗经·鄘风·定之方中》:“终然允臧。”毛亨传:“升高能赋……可以为大夫。”
胆小如鼷 《魏书·汝阴王天赐传》:“言同百舌,胆若鼷鼠。”
送佛送到西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姐姐原是为救安公子而来,如今自然送佛送到西天。”
附下罔上 《汉书·武帝纪》:“夫附下罔上者死,附上罔下者刑,与闻国政而无益于民者斥,在上位而不能进贤者退,此所以劝善黜置业恶也。”
横科暴敛 《元史·外夷传一·高丽》:“佥议司官不肯供报民户版籍,州县疆界,本国横科暴敛,民少官多,刑罚不一,若止依本俗行事,实难抚治。”
协力同心 汉·贾谊《过秦论》:“且天下尝同心并力攻秦矣,然困于险阻而不能进者,岂勇力智慧不足哉?”《周书·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碎身粉骨 《敦煌变文集·妙法莲华经讲经文》:“暂愿不为(违)于说者,碎身粉骨效驱驰。”
万世师表 《三国志·魏志·文帝纪》:“昔仲尼大圣之才,怀帝王之器,……可谓命世之大圣,亿载之师表者也。”
兔起乌沉 《参同契》上卷:“昏明顺寒暑。”后蜀·彭晓注:“兔起乌沉,升降于三百八十四日。”
作威作福 《尚书 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惟辟玉食。臣无有作福作威玉食。”
鸡骨支床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打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
华屋山丘 三国 魏 曹植《箜篌引》:“生在华屋处,零落归山丘。”
抱素怀朴 《乐府诗集·郊庙歌辞一》:“易乱除邪,革正异俗,兆民反本,抱素怀朴。”
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曾朴《孽海花》第34回:“你不要拉我,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我今天只好学曹孟德!”
文韬武略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7回:“你便有文韬武略,怎逃出地网天罗?”
乐不可极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秦楼谢馆 金·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一卷:“秦楼谢馆鸳鸯幄,文流稍足有声价。”
三好两歉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那女儿年方一十二岁,一貌如花,且是聪明,单只从小的三好两歉,有些小病。”
深根固本 《三国志·吴志·陆瑁传》:“至于中夏鼎沸,九域槃亘之时,率须深根固本,爱力惜费。” 《晋书·文苑传·伏滔》:“令之有渐,轨之有度,宠之有节,权不外授,威不下黩,所以杜其萌际,深根固本,传之百世。”
尺籍伍符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司马贞索隐:“尺籍者,谓书其斩首之功于一尺之板。伍符者,命军人伍伍相保,不容奸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