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应气求的成语故事

拼音shēng yìng qì qiú
基本解释应:应和,共鸣;求:寻找。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比喻志趣相投的人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出处《周易 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
暂未找到成语声应气求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声应气求)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踽踽凉凉 | 战国·邹·孟轲《孟子·尽心下》:“行何为踽踽凉凉?生斯世也,为斯世也,善斯可矣。” |
求生害义 | 《晋书·孝愍帝纪》:“故其民有见危以授命,而不求生以害义,又况可奋臂大呼,聚之以干纪作乱乎。” |
线抽傀儡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48回:“那淮南江水左右官军,被奸妇驾云踏水,叫住就住,叫行就行,恰似线抽傀儡一般。” |
冰消瓦解 | 晋 成公绥《云赋》:“于是玄风仰散,归云四旋,冰消瓦解,奕奕翩翩。” |
投其所好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富翁见说是丹术,一发投其所好。” |
柔远怀来 | 唐·张九龄《敕剑南节度使王昱书》:“柔远怀来,在卿良算。” |
疑神见鬼 | 茅盾《霜叶红似二月花》五:“少见多怪,一点点儿眉毛大的事儿,就疑神见鬼似地!” |
思若泉涌 | 宋·王禹偁《谢赐御制月诗表》:“伏惟尊号皇帝陛下精心六义,思若泉涌,锐意万机,居多暇曰。” |
凤雏麟子 | 唐·李咸用《轻薄怨》诗:“凤雏麟子皆至交,春风相逐垂杨桥。” |
撑天拄地 | 《朱子全书》卷九:“圣人只是常欲扶持这个道理,教他撑天拄地。” |
违心之论 | 鲁迅《书信集 致王志之》:“也姑且不要求太求全,因为求全责备,则有些人便远避了,坏一点的就来迎合,作违心之论。” |
言行相副 | 《论语·宪问》“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宋·邢昺疏:“此章勉人使言行相副也。” |
暧昧之情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3卷:“做知县时,便能剖人间暧昧之情,断天下狐疑之狱。” |
若存若亡 | 先秦 李耳《老子》:“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 |
虎落平川 |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四回:“虎落平川被犬欺。” |
生死存亡 | 五代 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我婿离家不归,数岁蔑有音耗,生死存亡,弗可知也。” |
鉴前毖后 | 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艺文·老林说》:“鉴前毖后,通三省而筹之,为曲突徙薪之计,建久安长治之谋。” |
杞国之忧 | 宋·岳珂《桯史·岁星之祥》:“士大夫皆有杞国之忧。” |
遗芬剩馥 | 明·李东阳《跋〈聚芳亭卷〉》:“而诗书图史,遗芬剩馥,在其子孙者,其来未艾,谓非少保公之贤而至然哉!” |
文修武备 | 明·无名氏《十样锦》第一折:“见如今大开学校,文修武备显英豪。” |
掩其无备 | 《孙子·计篇》:“攻其无备,出其不意。” |
珪璋特达 | |
醉吐相茵 | 典出《汉书·丙吉传》:“吉驭吏耆酒,数逋荡,尝从吉出,醉欧丞相车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饱之失去士,使此人将复何所容?西曹地忍之,此不过汙丞相车茵耳。’遂不去也。”此驭吏为边郡人,熟悉边事,后来为防务工作提出切实有用的建议。 |
不喑不聋,不成姑公 | 《释名·释首饰》:“不喑不聋,不成姑公。” |
以简御繁 | 南朝·梁·沈约《宋书·江秉之传》:“复出为山阴令,民户三万,政事烦扰,讼诉殷积,阶庭常数百人,秉之御繁以简,常得无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