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贯三军的成语故事

拼音yǒng guàn sān jūn
基本解释贯:通“冠”,第一;三军:军队的总称。指勇敢或勇猛是全军第一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三回:“吾想黑身有异术,勇贯三军,吾非敌手。”
暂未找到成语勇贯三军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勇贯三军)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屡试不爽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冷生》:“言未已,驴已蹶然伏迫上,屡试不爽。” |
知法犯法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回:“好僧官老爷!知法犯法!” |
内圣外王 | 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是故内圣外王之道,暗而不明,郁而不发,天下之人,各为其所欲焉,以自为方。” |
笃信好学 | 《论语·泰伯》:“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
孝子慈孙 | 先秦 孟轲《孟子 离娄上》:“名之曰‘幽’、‘厉’,虽孝子慈孙,百世不能改也。” |
欲得而甘心 | |
鹤知夜半 | 《淮南子·说山训》:“鸡知将旦,鹤知夜半,而不免于鼎俎。” |
使绊子 | 王朔《枉然不供》:“有文化的人有几个不是笑里藏刀、口蜜腹剑,脸上一盆火,脚下使绊子?” |
弄喧捣鬼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6卷:“世人但说盗贼,便十分防备他,不知那拐子便与他同行同止,也讲不出弄喧捣鬼,没形没影的。” |
执经叩问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
涅而不缁 | 先秦 孔子《论语 阳货》:“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
乌烟瘴气 | 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这样,汪精卫派和国民党的反共顽固派两家里应外合,把时局闹得乌烟瘴气了。” |
蜕化变质 | 魏巍《东方》第六部第13章:“最后还说我是什么蜕化变质分子,被糖衣炮弹击中的分子,把我一脚踢出门外。” |
缮甲治兵 | 《诗经·郑风·叔于田序》:“叔处于京,缮甲治兵,以出于田。” |
集矢之的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年》:“郑成公疾,子驷请息肩于晋。公曰:‘楚君以郑敌,亲集矢于其目。” |
名门右族 | 宋·朱熹《小学·嘉言》:“余见名门右族……莫不由子孙顽率奢傲以覆坠之。” |
死而无憾 | 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66回:“小妹真能为我守节,我便死而无憾。” |
怡然自足 | 《西湖佳话·孤山隐迹》:“三十余年,而从无一日不怡然自足,诚心甘心于隐,而非假借也。” |
鼠偷狗盗 | 清·无名氏《陆沉痛》楔子:“遍地腥膻,直弄得江翻海扰,鼠偷狗盗,大劫何日了?” |
官清法正 | 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这衙门里问事,真个官清法正,件件依条律的。” |
逢恶导非 | 《明史 ·张文明传》:“且言江彬遣恶导非,亟宜行诛,朝臣匡救 无闻,亦当罚治。” |
鱼烂土崩 | 汉 荀悦《汉纪 惠帝纪》:“百姓一乱,则鱼烂土崩,莫之匡救。” |
运转时来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十二回:“至境界不顺,希冀运转时来,偶一推算,此亦人情之常,即使推算不准,亦属无伤。” |
并无二致 | |
隐迹藏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