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鬲之困的成语故事


胶鬲之困

拼音jiāo gé zhī kùn

基本解释胶鬲,商周时人,纣时因遭世乱,曾隐遁为商。《孟子·告子下》:“胶鬲举于鱼盐之中。”后因以“胶鬲之困”指士人不在位而处于困难之境。

出处《孟子·告子下》:“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暂未找到成语胶鬲之困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胶鬲之困)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不苟言笑 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不登高,不临深,不苟訾,不苟笑。”
无可奈何花落去 宋 晏殊《浣溪沙》词:“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千山万水 唐 宋之问《至端州驿见杜审言沈佺期题壁慨然成咏》诗:“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羽翼丰满
徒子徒孙 《花月痕》第51回:“是夜心印沐浴更衣,召集徒子徒孙。”
廉明公正 明·余继登《典故纪闻》第十一卷:“以尔廉平公正,命长郡治。”
施绯拖绿 清曹寅《呼卢歌》:“袒呼不辨王与李,施绯拖绿须眉张。”
按行自抑 唐·柳宗元《梦赋》:“忽崩赛上下兮,聊按行以自抑。”
敛色屏气 宋 欧阳修《江宁府句容县令赠尚书兵部员外郎王公墓志铭》:“县之奸豪,皆敛色屏气,指权相戒,不可犯公法。”
瘠牛羸豚 清 梁启超《匈加利爱国者噶苏士传》:“杜兰斯哇人,撒逊人等,亦随其所敌视之马哥耶族,同成灰烬。瘠牛羸豚,坐待割。”
朵颐大嚼 盖如久处灾区之民,草根木皮,冻雀腐鼠,罔不甘之,朵颐大嚼。(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第二十九章)
通变达权 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熙朝乐事》:“二公通变达权,皆可为长民者之法也。”
狐藉虎威 《宋书 恩幸传序》:“曾不知鼠凭社贵,狐藉虎威,外无逼主之嫌,内有专用之功。”
洗心革意 《周书·苏绰传》:“凡诸牧守令长,宜洗心革意,上承朝旨,下宣教化矣。”
会道能说 明 无名氏《渔樵闲话》第二折:“但熟甜瓜软处偏捏,蜡枪头会道能说。”
醉眼蒙胧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只见美娘吃得大醉,侍女扶将进来,到于门首,醉眼蒙胧。”
相提而论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相提而论,是自明扬主上之过。”
一年一度 宋·王安石《送吴显道》诗之五:“惟有春风应最惜,一年一度一归来。”
抱冰公事 宋 陶穀《清异录 官志》:“当其役者曰:‘又管抱冰公事也。’”
杖杜弄麞 《旧唐书·李林甫传》:“有用‘杕杜’二字者,林甫不识杕字,谓吏部侍郎韦陡曰:‘此云杖杜何也?’陡俯首不敢言。又太常少卿姜度诞子,林甫手书庆之曰:‘闻有弄麞之庆’”
启羞兴戎 清·吴趼人《俏皮话·手足》:“惟口终日无所事事,或大言不惭,或空谈无补;甚或启羞兴戎,为全体之累。”
不值一驳 马识途《清江壮歌》第七章:“至于你哼哼唧唧地说那套忠孝仁爱、礼义廉耻的话儿,是不值一驳的。”
抓纲带目
马肥人壮 元·无名氏《射柳棰丸》第一折:“某麾下番兵浩大,猛将英雄,马肥人壮,不时在边抢掳。”
损上益下 《周易·益》:“益,损上益下,民悦无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