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理入口的成语故事

拼音zòng lǐ rù kǒu
基本解释纵理:嘴两角的横纹。迷信说法,认为嘴两角的横纹进入口里,是饿死的相貌。
出处汉·司马迁《史记·绛侯周勃世家》:“许负指其口曰:‘有纵理入口,此饿死法也。’”
暂未找到成语纵理入口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纵理入口)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照单全收 | 清·惜阴堂主人《二度梅》第六回:“俗语说得好:‘人情不在厚薄’,看老夫的情面,不要与他较量,照单全收了罢。” |
不识起倒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52回:“你那三个和尚已被我洗净了,不久便要宰杀,你还不识起倒?去了罢!” |
朽株枯木 | 宋·陆游《忽得京书有感》诗:“白发苍颜七十翁,朽株枯木略相同。” |
一退六二五 | 欧阳山《三家巷》:“陈家的老的、小的,只是个一退六二五,说他们做买卖的人素来不结交官府,推得干干净净!” |
悬梁刺股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 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
负弩前驱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前驱,蜀人以为宠。” |
于安思危 | 《战国策 楚策四》:“臣闻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则虑安。” |
上当学乖 | 《泾谚汇录》:“上当学乖,言吃亏处,即是长见识处也。” |
视死若归 | 西汉·刘安《淮南子·兵略训》:“故战日有期,视死若归。” |
玲珑透漏 | 明·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石在亭前池中,高八尺,阔半之,玲珑透漏不瘦不肥,前后俱无斧凿痕,太湖之绝品也。” |
拈轻怕重 | 毛泽东《纪念白求恩》:“不少的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 |
妙不可言 | 晋 郭璞《江赋》:“经纪天地,错综人术,妙不可尽之于言,事不可穷之于笔。” |
甜言软语 | 宋 赵长卿《柳梢青》词:“甜言软语,长记那时,萧娘叮嘱。” |
贯虱穿杨 | |
大秤小斗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7卷:“不用大秤小斗,不违例克剥人财,坑人陷人。” |
公不离婆 | 孙锦标《通俗常言疏证·什物》:“《合纵记》剧:自古道:‘公不离婆,秤不离砣。’《梦笔生花弦索乐府》:‘水不离波,秤不离砣。’” |
如响而应 | |
冲冠怒发 | 《旧唐书·郑畋传》:“而畋冲冠怒发,投袂冶兵,罗剑戟于樽前,练貔貅于阃外。” |
秉轴持钧 | 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二折:“调和鼎鼐理阴阳,秉轴持钧政事堂。” |
休声美誉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回:“陈留王协,圣德伟懋,规矩肃然;居丧哀戚,言不以邪;休声美誉,天下所闻;宜承洪业,为万世统。” |
豪迈不羁 | 《清史稿·文艺传·侯方域》:“(方域)性豪迈不羁,为文有奇气。” |
捉摸不定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却说朱武、杨春两个正在寨里猜疑,捉摸不定。” |
越次超伦 | 唐·白居易《为宰相<让官表>》:“臣有何功德?有何才能?越次超伦,忽承此命。” |
油干火尽 | 《二刻拍案惊奇》卷八:“[丁生]直赢得两人油干火尽,两人也怕起来。只得忍着性子住了,垂头丧气而别。” |
推究根源 | 《北史·苏绰传》:“欲使察狱之官,精心悉意,推究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