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尺之托的成语故事


六尺之托

拼音liù chǐ zhī tuō

基本解释托:委托。指受嘱托抚育遗孤。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明帝纪》:“并可以受六尺之托,临大节而不挠。”


暂未找到成语六尺之托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六尺之托)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群山四应 朱自清《论标语口号》:“为的是‘发聋振聩’,是‘群山四应’,是人民的觉醒与起来。”
梦熊之喜
简捷了当 鲁迅《三闲集 书籍和财色》:“然而将麻雀牌送给世界,且以此自豪的人民,对于这样简捷了当,没有意外之利的办法,是终于耐不下去的。”
外感内滞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1回:“小姐的病是外感内滞。”
鼓乐齐鸣 郭沫若《虎符》第二幕:“群众起来,鼓乐齐鸣。”
看风行事 孙中山《民权主义第四讲》:“许多专制国家,都是顺应潮流去看风行事。”
事宽则圆 清 俞万春《荡寇志》第一百三十一回:“闻达暗想道:“此人本是一勇之夫,不难取他,只是攻击得紧,他必死命相拒。看来此事,事宽则圆,急难成效。”
云泥分隔 唐·白居易《伤友》诗:“今日长安道,对面隔云泥。”
风驰电骋 汉 严遵《道德指归论 至柔》:“故字曰至柔,名曰无形,是以无形之物不以坚,坚不以壮。壮,故能敝天地,销铜铁,风驰电骋,经极日月,周流上下。”
耳聋眼花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0回:“晁夫人又不头疼脑热,又不耳聋眼花……喜喜笑笑,那像一个将要不好的人。”
沐露沾霜 唐·王勃《为人与蜀城父老书》:“因公入务,怀书将相之门;沐露沾霜,拥箒公侯之门。”
恶性循环 《新华文摘》1981年11期:“戚祖胜无力还债,只好再去骗,拆东墙补西墙,骗的更大,债主更多,形成了恶性循环。”
唾玉钩银 元·方回《湖口寄方去言》诗:“和篇勤唾玉,枉教妙钩银。”
二三其操 南朝 梁 任昉《求为刘献立馆启》:“贫不陨获其心,穷不二三其操。”
乡利倍义 西汉·司马迁《史记·淮阴侯列传》:“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吾岂可乡利倍义乎!”
河鱼天雁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回:“意马心猿萦梦寐,河鱼天雁托音书。”
望屋而食 汉·贾谊《新书·过秦》:“望屋而食,横行天下。”
擿奸发伏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或哀矜折狱,或推诚惠爱,或治身清白,或擿奸发伏,咸为良二千石。”
芝艾共焚 《北齐书·文苑传·樊逊》:“复恐迎风纵火,芝艾共焚。”
泛应曲当 《朱子语类》卷十三:“若得胸中义理明,从此去量度事物,自然泛应曲当。”
金相玉质 汉 王逸《<离骚>序》:“所谓金相玉质,百世无匹,名垂罔极,永不刊灭者矣。”
不耕而食,不织而衣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9卷:“又想起做和尚的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住下高堂清舍,烧香吃茶。”
负屈衔冤 元·无名氏《后庭花》第四折:“今日个勘成了因奸致命一凶贼,还了报了这负屈衔冤两怨鬼。”
杀人如芥 清·洪昇《长生殿·剿寇》:“不断征云叆叆,鬼哭神号,到处里染腥风,杀人如芥。”
一世之雄 宋 苏轼《赤壁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