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言厉气的成语故事

拼音jí yán lì qì
基本解释形容对人发怒说话时的神情。同“疾言厉色”。
出处明 宋濂《元故秘书少监揭君墓碑》:“接人和而有礼,寡言峻行,未尝有矜大之色,虽家人不见其疾言厉气。”
暂未找到成语疾言厉气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疾言厉气)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讨价还价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三巧问了他讨价还价,便道:‘真个亏你些儿。’” |
心烦意乱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卜居》:“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竭智尽忠,蔽鄣于谗,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
妖魔鬼怪 | 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一折:“我家东人好傻也,安知他不是个妖魔鬼怪,信着他跟将去了。” |
一吐为快 | 谌容《真真假假》:“仿佛全是他积郁在胸中多时的由衷之言,今日终于得以一吐为快。” |
匆匆忙忙 | 曾朴《孽海花》第13回:“仿佛看见那写真师的面貌和先生一样,匆匆忙忙,不敢认真,到底是先生不是?” |
东山之志 | 《晋书·谢安传》:“安虽受朝寄,然东山之志始末不渝,每形于言色。” |
静言令色 | 东汉 班固《汉书 翟方进传》:“兄宣静言令色,外巧内嫉。” |
遗德馀烈 | |
不敢掠美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十四年》:“己恶而掠美为昏。” |
狡兔死,良狗烹 | 《韩非子 内储说左下》:“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革面敛手 | 唐·独孤及《唐故太子宾客……张公遗爱碑颂》:“于是豪民猾吏,革面敛手,家有忠信,人怀耻格。” |
调剂盐梅 | 《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
附翼攀鳞 | 《北史·孙腾斛律羡等传论》:“位非宠进,功籍势成,附翼攀鳞,郁为佐命之首。” |
深切著明 | 《史记 太史公自序》:“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 |
观隅反三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序》:“进无方一知二之机,退无观隅反三之慧。” |
不法古不修今 | 《商君书·开塞》:“圣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则后于时,修今则塞于世。” |
一小撮 | 毛泽东《国民党反动派由“呼吁和平”变为呼吁战争》:“一小撮死硬派不要几天就会从宝塔尖上跌下去,一个人民的中国就要出现了。” |
气决泉达 | 汉·蔡邕《袁满来碑铭》:“气决泉达,无所凝滞。” |
费力劳心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吾为汝御敌,费力劳心。汝今积财吝赏,何以使士卒效命乎?” |
不知端倪 | 战国 宋 庄周《庄子 大宗师》:“反复终始,不知端倪。” |
恰中要害 | |
英雄短气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只缘儿女情长,遂使英雄短气。” |
百巧成穷 | 宋 陈师道《寄单州张朝请》诗:“一言悟主心犹壮,百巧成穷发自新。” |
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
假门假氏 | 《括苍山恩仇记》第七回:“林柄下了轿子,假门假氏地要让老师先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