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动为大的成语故事

拼音wú dòng wéi dà
基本解释以不变动为至善。“无为而治”的一种政治主张。
暂未找到成语无动为大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无动为大)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更进一竿 | 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师示一偈曰:‘百丈竿头不动人,虽然得入未为真,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
曾母投杼 | 《战国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其母惧,投杼逾墙而走。夫以曾参之贤与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则慈母不能信也。” |
弄璋之庆 | 明·赵弼《木绵庵记》:“喜公有弄璋之庆,万事足矣。” |
粗衣淡饭 | 宋 黄庭坚《四休导士诗序》:“粗茶淡饭饱即休,补破遮寒暖即休,三平二满过即休,不贪不妒老即休。 |
言之谆谆,听之藐藐 | 《诗经 大雅 抑》:“诲尔谆谆,听我藐藐。” |
日月蹉跎 | 晋·阮籍《咏怀》诗:“娱乐未终极,白日忽蹉跎。” |
轻生重义 | 《晋书·周访传》:“朝闻夕改,轻生重义,徇国之躯,可谓志节之士也。” |
质而不俚 | 《汉书·司马迁传赞》:“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
低眉垂眼 | 清·陶贞怀《天雨花》第四回:“桂香袖手床沿坐,低眉垂眼做新人。” |
削趾适屦 |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董如彪》:“姊妹作奇想,便强人削趾适屦。” |
天堂地狱 | 《宋书·天竺迦毘黎国传》:“且要天堂以就善,曷若服义而蹈道;惧地狱以敕身,孰与从理以端心。” |
蹈故习常 | 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一○八回:“生死存亡,近在眉睫,岂可蹈故习常,依违容忍?” |
枯杨生华 | 《周易·大过》:“九五,枯杨生华,老妇得其士夫。” |
燎如观火 | 郭沫若《文艺论集 反响之反响》:“究竟谁是谁非,谁错谁不错,这是燎如观火的。” |
焚膏继晷 | 唐 韩愈《进学解》:“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 |
如拾地芥 | 东汉 班固《汉书 夏侯胜传》:“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如俯拾地芥耳。” |
追欢卖笑 | 明·徐渭《翠乡梦》第二出:“从俺爹爹丧过,宦囊萧索,日穷一日,直弄到我一个亲女儿出身为娼,追欢卖笑。” |
百两烂盈 | 《诗经·大雅·韩奕》:“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 |
直而不挺 | 东汉·班固《汉书·盖宽饶传》:“夫君子直而不挺,曲而不讪。” |
星行夜归 | 《晋书·夏统传》:“幼孤贫,养亲以孝闻,睦于兄弟,每采梠求食,星行夜归,或至海边,拘蚶蚏以资养。” |
观往知来 | 《列子 说符》:“是故圣人见出以知入,观往而知来,此其所以先知之理也。” |
贫嘴饿舌 | |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 |
摇首顿足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摇首顿足曰:‘此人见识胜吾十倍,今不除之,必为我国之祸!” |
揎拳掳袖 | 元 杨景贤《马丹阳》:“你个乐探哥哥何须闹,欺良压善没分晓,揎拳捋袖行凶暴,你你你不辨低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