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漠之乡的成语故事


冥漠之乡

拼音míng mò zhī xiāng

基本解释见“冥漠之都”。

出处明·归有光《祭妻祖父母文》:“方其数尽,何有于老,同返于冥漠之乡。”


暂未找到成语冥漠之乡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冥漠之乡)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见善必迁 唐·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以陛下天姿英圣,傥加之见善必迁,是将化蓄怨衔恩,反过差为至当。”
口口声声 元 石君宝《秋胡戏妻》第三折:“你也曾听杜宇,他那里口口声声撺掇,先生不如归去。”
赏同罚异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八经》:“故赏贤罚暴,举善之至者也;赏暴罚贤,举恶之至者也;是谓赏同罚异。”
十室九空 晋 葛洪《抱朴子 用刑》:“天下欲反,十室九空。”
拙嘴笨舌 清 随缘下士《林兰香》:“我亦并非处处都去留心,只是嘴拙舌钝,不敢轻易开口。”
灰头草面 元·杨景贤《西游记》第一本第一出:“娘子,灰头草面不打扮,倘或江上遇着相知朋友,怎生厮见。”
蒲鞭示辱 《快心编》第十回:“我若将此重棒责之,岂不是伤其肌肤,而使彼贻忧日后耶!古人有蒲鞭示辱则可矣。”
能文善武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凭着我能文善武才人敌,俺父亲将我来许。”
问鼎中原 传说古代夏禹铸造九鼎,代表九州,作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夏、商、周三代以九鼎为传国重器,为得天下者所据有。
光恶不善
迷途知返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袁术传》:“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返,尚可以免。”
一脉香烟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六回:“正因为姐姐你在黑风岗能仁寺救了他儿子性命,保了他安家一脉香烟,因此我公婆以德报德,也想续你何家一脉香烟。”
如花美眷 明·汤显祖《牡丹亭·惊梦》:“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是答儿闲寻遍。在幽梦自怜。”
初露头角 周得京《花城洛阳赏牡丹》:“相传洛阳牡丹在隋前还是默默无闻的,到唐朝初露头角。”
不见棺材不掉泪 浩然《艳阳天》第52章:“这家伙不见棺材不掉泪,不到黄河不死心。”
躭惊受怕
引为口实 许德珩《回忆蔡元培先生》:“北洋军阀政府对他在教育事业上力图革新,极为不满,尤其对于北京大学男女同校一节,引为口实。”
属托不行 西汉·刘向《说苑·政理》:“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
远亲近邻 元 无名氏《冻苏秦》第四折:“你便待佯推佯逊,我怎肯不瞅不问,常言道远亲近邻,不如你这对门。”
雨鬓风鬟 清·陈维崧《潇湘逢故人慢·题余氏女子绣柳毅传书图为阮亭赋》词:“正洞庭归客,憔悴思还。牧羊龙女,恰相逢、雨鬓风鬟。”
如诉如泣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8回:“师涓重整弦声,备写抑扬之态,如诉如泣。”
一行作吏 三国 魏 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游山泽,观鱼鸟,心甚乐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废。”
遁名改作
残汤冷饭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两个自吃了一回,剩下些残汤冷饭,与卢俊义吃了。”
饰非养过 宋·叶适《法度总论》:“及其崛然自见者,犹皆自有为国之意,便其下无饰非养过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