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收并蓄的成语故事

拼音jiān shōu bìng xù
基本解释兼收:多方面吸收;并蓄:一并保存。多方面吸收并保留下来。指吸收、招拢多方面的人才或事物。
出处唐 韩愈《进学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马勃,败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
暂未找到成语兼收并蓄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兼收并蓄)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方面大耳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 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 |
颠倒乾坤 | 曾朴《孽海花》第12回:“以为天地间最可宝贵的是两种人物,都是有龙跳虎踞的精神,颠倒乾坤的手段,你道是什么呢?” |
接连不断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陈设兵卫,自王宫起,直至光家之门,街衢皆满,接连不断。” |
坏植散群 | 章炳麟《别录》第一卷:“经涉人事,忧患渐多,目之所睹,耳之所闻,坏植散群,四海皆是。” |
一诺千金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
跳到黄河洗不清 | 清·无名氏《刘公案》第27回:“武姑子也已全招认,你叫我跳到黄河洗不清。” |
强奸民意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72回:“后来老袁强奸民意,凡政、绅、军、商各界,无不有请愿书。” |
心有灵犀 | 唐·李商隐《无题》诗:“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
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 汉·刘安《淮南子·本经训》:“钻燧取火,构木为台,焚林而田,竭泽而渔。” |
景星庆云 | 明 方孝孺《御书赞》:“惟天不言,以象示人,锡羡垂光,景星庆云。” |
平平整整 |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47章:“从入城开始到十字街的一段路面,都修补得平平整整。” |
白发红颜 | 《宣和画谱 道释四》:“旧尝有痼疾,遇异人得修炼之术,却药谢医,以至引年,白发红颜,真有所得。” |
贫而无谄 | 春秋·鲁·孔丘《论语·学而》:“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 |
不绝若线 | 《公羊传 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 |
抚膺顿足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四卷:“荆公展转寻思,抚膺顿足,懊悔不迭。” |
贼走关门 | |
笞杖徒流 | 元·乔孟符《金钱记》第三折:“本是些风花雪月,都做了笞杖徒流。” |
情真意切 | 清·吴乔《答万季埜诗问》:“六朝体宽无粘,韵得叶用,粘缀但情真意切,得句即佳。故‘城上草’一篇,止十三字,而意味无穷。” |
膏粱子弟 | 唐·颜师古《<急就篇注>叙》:“若夫缙绅秀彦、膏粱子弟,谓之鄙俚,耻于窥涉,遂使博闻之说,废而弗明。” |
东床择对 | 明·吴承恩《寿胡母牛老夫人秩障词》:“东床择对,得凤举之名英;中遘冓宣劳,励鸡鸣之至诚。” |
打小报告 | 梁实秋《槐园梦忆》:“这时候有人向香山慈幼院的院长打小报告:‘程季淑不久要结婚了,下半年的聘书最好不要发给她。’” |
神情不属 | 茅盾《幻灭》:“虽然谈话换了方向,静还是神情不属地随口敷衍。” |
形息名彰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上德》:“故古之人,身隐而功著,形息而名彰。” |
杀生之权 | 东汉·班固《汉书·游侠传》:“以匹夫之细,窃杀生之权,其罪已不容于诛矣。” |
淹贯精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