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洞无物的成语故事

拼音kōng dòng wú wù
基本解释空虚;没有什么内容。形容言谈、文章等极其空泛;没有什么内容。
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排调》:“王丞相枕周伯仁膝,指其腹曰:‘卿此中何所有?’答曰:‘此中空洞无物,然容卿辈数百人。’”
空洞无物的典故
周顾,字伯仁,是东晋的一位大臣。他少年时就长于谈吐,成人后颇有名望,谈吐幽默诙谐,为人宽宏大量,不拘小节,性格开朗从不为一点小事而耿耿于怀。当时的人们都称赞他“有雅量,友爱过人”。
由于他的才识、品德和他的名望很高,官居尚书左仆射之职,引起弟弟周嵩的不满和妒忌。一次,兄弟俩一起喝酒,周嵩酒醉,竟拿起燃着的蜡烛朝周顾投了过去。而周顾只稍一躲闪,脸色依旧十分平静,一点也没有生气,只缓缓地说道:“阿奴,你用蜡烛丢我,实是下策。”
东晋时期,在一些名士之中盛行着一种“清谈”的风气。那些名士们一边饮酒、一边发议论。他们只注重自己的个性品格,而不在乎礼节。
周颛的家里,也常常有人来喝酒闲谈,其中一位就是辅助司马睿建立东晋王朝的丞相王导。周家和王家都是中原的名门望族,所以周颐和王导之间的私交十分深厚。一次,王导和周颐谈得十分投机,越谈越高兴。谈着谈着,王导高兴之余,竟得意忘形地侧卧身子,把头枕在周顾的膝上,用手指着周颐凸起的肚子问道:“你这肚子里面有些什么东西呢?”
周颛挺了挺身子,摸着自已的肚子,诙谐地说:“这里面吗?什么也没有,‘空洞无物’。不过,像阁下这种人,倒也能容得下几百位咧。”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空洞无物)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名重一时 |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卷二十七:“师住径山时,名重一时,如侍郎张公子韶,状元汪公圣锡少卿、冯公济川俱问道。” |
九霄云外 |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这七宝盒中,我陈琳早魂飞九霄云外。” |
连珠炮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54回:“高廉引了人马,急去追赶,忽听得山坡后连珠炮响,心中疑惑,便收转人马回来。” |
一鼻子灰 | 《红楼梦》五五回:“幸而平姐姐在这里,没得臊一鼻子灰,趁早知会他们去。” |
认贼作父 | 清 华伟生《开国奇冤 追悼》:“但是偶一念及那一班贪官污吏,人面兽心,处处为虎作伥,人人认贼作父,……” |
笑里藏刀 | 《旧唐书 李义府传》:“既处权要,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辄加倾陷。故时人言其笑中有刀,又以其柔而害物,亦谓之‘李猫’。” |
羊肠小道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45回:“前面弯弯曲曲,尽是羊肠小道。” |
男女平等 | 清·秋瑾《勉女权歌》:“男女平权天赋就,岂甘居牛后?” |
博学多才 | 《晋书 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瑰伟倜党,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
家累千金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侍中殷仲文进曰”刘孝标注引南朝·宋·檀道鸾《续晋阳秋》:“[仲文]性甚贪吝,多纳贿赂,家累千金,常若不足。” |
走着瞧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三章:“骑驴看书,走着瞧吧!” |
巴蛇吞象 | 《山海经·海内南经》:“巴蛇食象,三岁而出其骨。” |
清静无为 | 唐 贾至《虙子贱碑颂》:“鸣琴汤汤,虙子之堂,清静无为,邑人以康。” |
虚中乐善 | 清·刘开《问说》:“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 |
分内之事 | 《圣谕广训·孝训》:“皆孝子分内之事也。” |
一纸千金 | 宋·陈师道《题明发高轩过图》诗:“滕王蛱蝶江都马,一纸千金不当价。” |
染旧作新 | 宋·李斠《答黄著作书》:“今之学者……但诵得古文十数篇,拆南补北,染旧作新,尽为名士矣,何工拙之辨哉?” |
一点半点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倘或不防,前后错了一点半点,不论真假。” |
天堑长江 | 柳亚子《京口感怀》诗:“天堑长江第几州,十年梦想竟成游。” |
菜蔬之色 | 晋·潘岳《籍田鼠》:“野有菜蔬之色,朝靡代耕之秩。” |
怒容可掬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0卷:“方欲启问,只见那义士怒容可掬,飕地掣出匕首。” |
退步抽身 | |
扶危救困 | 元·无名氏《魏徵改诏》第三折楔子:“今日个扶危救困休辞惮,疾便的牵战马上雕鞍。” |
徜徉恣肆 | 宋 曾巩《祭王平甫文》:“至若操纸为文,落笔千字,徜徉恣肆,如不楞穷。 |
画虎刻鹄 | 《东观汉记 马援传》:“与兄子严敦书曰:‘学龙伯高不就,犹为谨饬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效杜季良而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