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多要寡的成语故事


讽多要寡

拼音fěng duō yào guǎ

基本解释讽谕之言多,切要之言少。

出处唐·裴延翰《〈樊川文集〉序》:“然骚人之辞,怨刺愤怼,虽援及君臣教化,而不能拈洽持论;相如、子云,瑰丽诡变,讽多要寡,漫羡无归,不见治乱。”


暂未找到成语讽多要寡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讽多要寡)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重气轻身 唐·张说《巡边在河北作》诗:“去年六月西河西,今年六月北河北。沙场磧路何为尔,重气轻身知许国。”
恶不去善 左丘明《左传 哀公五年》:“私仇不及公,好不废过,恶不去善,义之经也。”
三余读书 《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抱薪救焚 《三国志 魏志 陶谦传》“太祖以粮少引军还”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此何异乎抱薪救焚、扇火止沸哉!”
连城之价 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风靡一世 梁启超《生计学学说沿革小史》:“个人主义,渐得势力,所谓民约说、人权论等,渐风靡一世。”
兼权尚计 荀况《荀子 不苟》:“兼权之,孰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
索然无味 明 杨慎《丹铅杂录 论衡》:“盖文有以含蓄不尽为工者……说尽,则索然无味。”
中途而废 《北史·景穆十二壬传》:“愿闻朝廷,特开运略,少复赐宽,假以日月,无使为山之功,中途而废。”
千钧重负 《四川文学》:“探信的匆匆赶回来,说敌人已经退去,大家才卸去千钧重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兴家立业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十二回:“纵不能兴家立业,也不至弃田荡产。”
孝子爱日 汉·扬雄《法言·孝至》:“事父母自知不足者,其舜乎?不可得而久者,事亲之谓也。孝子爱日。”
日丽风和 元 李爱山《集贤宾 春日伤别》:“那时节和风丽日满东园,花共柳红娇绿软。”
能言善道 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由于他绝顶聪明,善于识人,而且能言善道,手面大方,所以三年满师。”
借剑杀人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6回:“‘坐山看虎斗’,‘借剑杀人’,‘引风吹火’,‘站干岸儿’,‘推倒了油瓶不扶’,都是全挂子的本事。”
搽油抹粉 清·秋瑾《精卫石》序:“呜呼!尚凡以搽油抹粉,评老束足。”
搔耳捶胸 《西湖佳话·三生石迹》:“心下十分悲咽,便搔耳捶胸,焦躁起来。”
股肱心膂 《尚书·君乐》:“今命尔予翼,作股肱心膂。”
食不兼肉 《尹文子·大道上》:“昔晋国若奢,文公以俭矫之,乃衣不重帛,食不兼肉,无几时,人皆大布之衣,脱粟之饭。”
无迹可寻 《宋书·谢方明传》:“有必宜改者,则以渐移变,使无迹可寻。”
同声相应 《周易 干》:“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
衔枚疾走 宋 欧阳修《秋声赋》:“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作事不时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八年》:“作事不时,怨读言动于民。”
卧狼当道 清·筱波山人《爱国魂·国忧》:“那任他卧狼当道,暴虎逼人,扫尽江河影。”
持重待机 《晋书·宣帝纪》:“时朝廷以亮侨军远寇,利在急战,每命帝持重待机以候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