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笔题诗的成语故事


走笔题诗

拼音zǒu bǐ tí shī

基本解释走笔:笔划得很快,指快速地写;题:写。形容才思敏捷。

出处元·马致远《青山泪》第四折:“……爱他那走笔题诗,出口成章。”


暂未找到成语走笔题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走笔题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字斟句酌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滦阳消夏录一》:“《论语》、《孟子》,宋儒积一生精力,字斟句酌,亦断非汉儒所及。”
倍道兼进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22回:“迎二帝于沙漠,救生民于涂炭,尔其倍道兼进,以慰朕怀。”
腥风血雨 清 陈天华《警世钟》:“腥风血雨难为我,好个江山忍送人。”
终老隐居 《宋史·刘爚传》:“爚从熹武夷山讲道读书,怡然自适,筑云庄山房,为终老恤居之计。”
面不改色 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厮,面不改色。”
汪洋大海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轰天炮响,汪洋大海起春雷;振地锣鸣,两仞山前丢霹雳。”
死诸葛走生仲达 《晋书·宣帝纪》:“时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帝闻而笑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
耽惊受怕 元 刘致《端正好 上高监司》:“受官差在旅途,耽惊受怕过朝暮,受了五十四站风波苦。”
阑风长雨 唐 杜甫《秋雨叹》:“阑风长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
唇齿之邦 《三国志·魏志·鲍勋传》:“王师屡征而未有所克者,盖以吴、蜀唇齿相依,凭阻山水,有难拔之势故也。”
与草木俱灰 明·陈继儒《晚香堂·附赞·有序》:“既为男子,忍与草木俱灰!”
扣槃扪烛 宋 苏轼《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槃。’扣槃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为日也。”
殷殷屯屯 汉·桓宽《盐铁论·国疾》:“文、景之际,建元之始,民朴而归本,吏廉而自重,殷殷屯屯,人衍而家富。”
铭心镂骨 唐 柳宗元《谢除柳州刺史表》:“铭心镂骨,无报上天。”
一夜夫妻百日恩 许地山《春桃》:“咱们到底还是两口子,常言道,一夜夫妻百日恩——”
玉山自倒 唐·李白《襄阳歌》:“清风明月不用一钱卖,玉山自倒非人推。”
仁心仁闻 《孟子·离娄上》:“今有仁心仁闻,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
大旱望云霓 《孟子·梁惠王下》:“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殆无孑遗 晋·周祗《与刘裕书谏伐蜀》:“然益土荒残,野无青草,成都之内,殆无孑遗。”
寸土不让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把社会主义国家巩固起来,寸土不让。”
匡正纲纪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何敞传》:“上当匡正纲纪,下当济安元元。”
超前轶后 《太平天国·钦定士阶条例》:“仰见天朝制度维新,超前轶后,洵为万万年不易良规。”
群芳竞艳 明·赵弼《青城隐者记》:“时值仲春,群芳竞艳,百卉争妍。”
莫兹为甚 《宋史·谢绛传》:“亏体伤风,莫兹为甚。”
负险不臣 《明史·林润传》:“龙文卜筑深山,乘轩衣蟒,有负险不臣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