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手可取的成语故事

拼音tuò shǒu kě qǔ
基本解释很容易就能得到。
出处《新唐书·褚遂良传》:“但遣一二慎将,付锐兵十万,翔会云輣,唾手可取。”
唾手可取的典故
唐太宗时,唐朝属国高丽国发生内乱,大臣支离杀死唐太宗立的国王后自立为王,唐太宗想亲征高丽。大将褚遂良认为这点小事不必皇帝亲征,派一两名精干的大将带上十万兵马出征,小小高丽就“唾手可取”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唾手可取)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九霄云外 | 元 无名氏《抱妆盒》第二折:“太子也,你在这七宝盒中,我陈琳早魂飞九霄云外。” |
横金拖玉 | 清·钱谦益《杜大将军七十寿序》:“其犹子总戎弘玮、弘场及诸孙十二人,谋相与罗长筵,考钟鼓,横金拖玉,称百年之觞。” |
敝鼓丧豚 | 先秦 荀况《荀子 解蔽》:“故伤于湿而击鼓鼓痹,则必有敝鼓丧豚之费矣,而未有俞疾之福也。” |
轻财重义 | 汉 元王皇后《赐公孙弘子孙当为后者爵诏》:“股肱宰臣,身行俭约,轻财重义,较然着明。” |
身在江湖,心悬魏阙 | 《庄子 让王》:“身在江海之上,心居乎魏阙之下。” |
骑牛读汉书 | 《新唐书 李密传》:“(李密)闻包恺的缑山,往从之。以蒲韀乘牛,挂《汉书》一帙角上,行且读。” |
刿心刳肺 | 清·方东树《答叶溥求论古文书》:“夫文亦第期各适一世之用而已,而必刿心刳肺,断断焉以师乎古人若此者,何也?以为不如是,则不足以为文也。” |
望空捉影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只凭数句之话,望空捉影,以陷臣罪。” |
挟权倚势 | 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他本是个君子人则挟权倚势,吹一吹登时教人烟灭飞灰。” |
金兰契友 | 《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
非异人任 |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年》:“楚君以郑故,亲集矢于其目,非异人任,寡人也。” |
朝折暮折 | 唐 崔颢《行路难》诗:“我昔初在昭阳时,朝折暮折登王墀。”一本作“朝攀暮折”。 |
口腹之累 | 汉·班固《东观汉记·闵贡》:“仲叔怪而问之,知,乃叹曰:‘闵仲叔岂以口腹累安邑邪?’遂去,客沛。” |
刿目怵心 | 清 包世臣《再与杨季子书》:“至于秦汉之文,莫不洞达駘宕,刿目怵心。” |
终成泡影 | |
咏桑寓柳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每日一入学中,四处各坐,却八目勾留,或设言托意,或咏桑寓柳,遥以心照,却外面自为避人眼目。” |
卧榻之侧,岂容鼾睡 | 宋·杨亿《谈苑》:“不须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 |
大度豁达 | 清·许奉恩《里乘》第五卷:“公大度豁达,殊不介意。” |
蹇人上天 | 典出《后汉书 五行志一》:“王莽末,天水童谣曰:‘出吴门,望缇群。见一蹇人,言欲上天;令天可上,地上安得民!’时隗初起兵于天水,后意稍广,欲为天子,遂破灭。器少病蹇。” |
卖笑生涯 | 鲁迅《谩骂》:“倘使她实在是做卖笑生涯的,就并不是谩骂,倒是说了真实。” |
不干好事 | |
言高语低 | 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三折:“店小二云:‘小人早晚言高语低,耽待些儿。’” |
怀铅握素 | 南朝·梁·任昉《为梁武帝集坟籍令》:“便宜选陈农之才,采河间之阙,怀铅握素,汗简杀青。” |
瞋目张胆 | 西汉·司马迁《史记·陈余列传》:“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 |
悉心竭虑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五卷:“原来那时正值天旱,太宗皇帝诏五品以上官员,都要悉心竭虑,直言得失,以凭采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