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不反顾的成语故事


议不反顾

拼音yì bù fǎn gù

基本解释指为了正义奋勇向前,不回头、后退。议,通“义”。

出处《文选 司马相如<喻巴蜀檄>》:“触白刃,冒流矢,议不反顾,计不旋踵,人怀怒心,如报私雠。”《史记 司马相如列传》作“义不反顾”。


议不反顾的典故

司马相如是西汉时期的一位才子,不但会击剑抚琴,更擅长写诗作赋。他的才华深得汉武帝赏识,因此把他留在自己身边做官。这个时候,刚巧赶上鄱阳令唐蒙在修治西南蜀道。唐蒙征集了很多的民工,还把他们的首领给杀害了。这引起了巴蜀人民的不安和惊恐,于是发生了一场骚乱。这件事传到汉武帝那里后,他立即派司马相如去安抚民众。为了给巴蜀人民一个交代,汉武帝还要司马相如写一篇文告,向他们好好作一番解释。司马相如照汉武帝的吩咐写了一篇文告,其中有这样的一段话:“调集民夫、士兵修筑道路是应该的,但是惊扰了大家并不是陛下的本意。士兵作战的时候,应该迎着刀刃和箭镝而上,绝不容许回头看(就是义无反顾的意思,原文就是此成语),宁肯战死也不能转过脚跟逃跑。你们应该从长计议,急国家之难,尽人臣之道。”司马相如处理这件事的方式非常得当,骚乱很快就被平息了,修路的工程又得以顺利进行下去。汉武帝因司马相如办事得力,非常满意,便拜他为中郎将,辅佐自己。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议不反顾)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不可收拾 唐 韩愈《送高闲上人序》:“泊与淡相遭,颓堕委靡,溃败不可收拾。”
落花时节 唐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落花时节又逢君。”
始终如一 《梁书 到洽传》:“明公儒学稽古,淳厚笃成,立身行道,终始如一。”
黄卷青灯 宋·陆游《剑南诗篇·客愁》:“苍颜白发人衰境,黄卷青灯空心。”
小户人家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十九卷:“和氏道:‘我们是小户人家,不像大人家有许多规矩。’”
粉骨糜身 宋 岳飞《奏乞解军务札子》:“苟非木石,宁不自知?每誓粉骨糜身,以图报称。”
爱财舍命
潮涨潮落
处尊居显 东汉·王充《论衡·逢遇》:“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
不易之典 南朝 宋 颜延之《赭白马赋》:“教敬不易之典,训人必书之举。”
迫不可待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29回:“迫不可待者,即令官吏带银子,按户稽查,量其家大小人口若干,先与银若干,使其度命。”
鱼水情深
岩居川观 《史记 范雎蔡泽列传》:“君何不以此时归相印,让贤者而授之,退而岩居川观。”
欣然自得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鲁丕传》:“士友常以此短之,而丕欣然自得。”
一表堂堂 郭沫若《南冠草》第二幕:“智含是死了,端哥小弟是结了婚的人,像你这样一表堂堂的大和尚,谁个不高兴你呢?”又《蔡文姬》第二幕:“是说曹丞相魁梧奇伟,一表堂堂。”
急于求成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5回:“二都督道:‘急切不得下手!’”
井管拘墟 清·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尚书集注音疏》:“钜儒著述,皆有本原,不得以井管拘墟,轻相訾议也。”
瞬息万状 廖仲恺《致蒋介石函电》:“盖时事瞬息万状,而尤以军队情形为然,非日夕与各方面消息接触,恐小逊随机应变之妙用。”
计穷智极 明·李东阳《冰玉斋记》:“及其计穷智极,几微仓卒之际,盖有赪面泚颡,而不能自己者。”
浮翠流丹 宋·陆游《安隐寺修钟楼疏》:“浮翠流丹,倘复还于巨丽;撞昏击晓,实大警于沉冥。”
礼乐崩坏 宋·陆游《书郭崇韬传后》:“庄宗虽出夷狄,又承天下大乱,礼乐崩坏之际,然顾典礼人情,亦难其事。”
搥床捣枕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7回:“李妈妈搥床捣枕说:‘这可不中用了!我白操了一世的心了。’”
沾风惹草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回:“左右街坊,有几个奸诈浮浪子弟,晙见了武大这个老婆,打扮油样,沾风惹草,被这干人在街上,撒谜语,往来嘲戏。”
趁人之危 蒋子龙《开拓者,开拓者》十六:“金城扭头瞪他一眼:‘去你妈的!君子不趁人之危。’”
蛛丝虫迹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9回:“蛛丝虫迹,屋漏蜗涎,不即不离,有意无意,其妙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