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行小惠的成语故事

拼音hào xíng xiǎo huì
基本解释好:喜欢;行:施行;惠:仁慈。指喜欢给人小恩小惠。
出处《晋书 殷仲堪传》:“及在州,纲目不举,而好行小惠,夷夏颇安附之。”
好行小惠的典故
晋朝时期,荆州刺史殷仲堪特别节俭,对人却好行小惠。他在荆州期间遇到洪灾,他每顿只吃五个菜,连掉在桌上的饭粒都吃掉,他还经常告诫子侄们不要忘记自己曾经也贫穷过。由于他禀性直朴,深受百姓的喜爱。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好行小惠)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胡作非为 | 清 李汝珍《镜花缘》:“或诬好吃懒做,或诬胡作非为。” |
处置失当 | 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三章:“过去家父对列位有些处置失当之处,驱逐你们出了庄子,流落外乡,受了几天苦,委屈了众人。” |
善善从长 | 《公羊传·昭公二十年》:“君子之善善也长,恶恶也短;恶恶止其身,善善及子孙。” |
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郭先生,自古‘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这是我们养他的不是了!” |
抑扬顿挫 | 宋 张戎《岁寒堂诗话》卷上:“而子建诗,微婉之情,洒落之韵,抑扬顿挫之气,固不可以优劣论也。” |
闭门谢客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11回:“我从此闭门谢客,永不见人。” |
激昂青云 | |
戒奢以俭 | 唐·魏征《谏太宗十思疏》:“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街巷阡陌 | 汉·荀悦《汉纪·哀帝纪》:“至京师又聚会祀西王母,设祭于街巷阡陌。” |
智勇兼全 | 明·张凤翼《红拂记·奸宄觊觎》:“我一向颇有窥西京之意,叵耐杨素那老儿威名甚重,智勇兼全,故此掩甲收兵,未遂所愿。” |
进退狐疑 | 唐·李靖《李卫公兵法·将务兵谋》:“信任过说,一彼一此,进退狐疑,部伍狼籍。” |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一百回:“常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你那夫主冤愆解释,亦得超生去了。” |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
裂土分茅 | 《尚书 禹贡》:“厥贡惟土五色。”孔颖达疏:“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若封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归国立社……四方各依其方色皆以黄土覆之,其割土与之时,苴以白茅,用白茅裹土与之。 |
钻山塞海 | 沙汀《淘金记》二:“只要你干,我钻山塞海总来一个。” |
兵出无名 | 《汉书·高帝纪》:“兵出无名,事故不成。” |
香培玉琢 | |
一唱众和 | 朱自清《经典常谈·诗经》:“碰到节日,大家聚在一起酬神作乐,唱歌的机会更多。或一唱众和,或彼此竞胜。” |
源远根深 | 北周·庚信《微调曲》:“水波澜者,源必远;树扶疏者,根必深。” |
闲言冷语 | 《白雪遗音·马头调·烟花场》:“坑完了你,休想交欢,闲言冷语,骂地呼天。” |
饔飧不给 | 明·朱国帧《涌幢小品·天下策一》:“转大冶主簿,故苗地,长吏多不乐往,代行令事,多方抚恤,尽却例金,锱铢无所取,至饔飧不给,部民有馈白粲者。” |
却病延年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7回:“修真养性,服食导引,却病延年。” |
不可言宣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天占山德韶国师》:“诸法寂灭相,不可以宣言,和尚如何为人?” |
村歌社舞 | 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诗:“春光都在柳梢头,拣折长条插洒楼。便作在家寒食看,村歌社舞更风流。” |
凤箫鸾管 | 明·谢谠《四喜记·大宋毕姻》:“歌动迎仙,声袅凤箫鸾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