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其三昧的成语故事


得其三昧

拼音dé qí sān mèi

基本解释三昧:梵语,意为正定。排除一切杂念,使心神平静,专心致志,达到悟境。引申为诀窍或精义。指在某方面造诣深湛,熟知精义。

出处宋·苏轼《又赠老谦》:“泻汤旧得茶三昧。”


暂未找到成语得其三昧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得其三昧)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腾空而起 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三回:“李靖正欲挽留,只见那女子拨转马头,那马即腾空而起,倏忽不见。”
明教不变 《商君书·赏刑》:“夫明赏不费,明刑不戮,明教不变,而民知于民务,国无异俗。”
经年累月 隋 薛道衡《豫章行》:“丰城双剑昔曾离,经年累月复相随。不畏将军成久别,只恐封侯心更移。”
穷奢极欲 《汉书 谷永传》:“穷奢极欲,湛湎荒淫。”
装洋蒜
批隙导窾 战国·宋·庄周《庄子·养生主》:“批大隙,导大窾。”
言简意少
指掌可取 《旧唐书·张濬传》:“若能此际排难解纷,陈师鞠旅,共诛寇盗,迎奉銮舆,则富贵功名,指掌可取。”
败国亡家 参见“败国丧家”。
潜光隐耀 《后汉书·郑玄传》:“又南山四皓有园公、夏黄公,潜光隐耀,世嘉其高,皆悉称公。”
雪虐风饕 唐 韩愈《祭河南张员外文》:“岁弊寒凶,雪虐风饕。”
志在四海 北周·庾信《燕射歌辞·角调曲一》:“志在四海而尚恭俭,心包宇宙而无骄盈。”
一唱三叹 先秦 荀况《荀子 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
你不仁,我不义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回:“他无仁,我无义。公子必欲免祸,非行大事不可。”
规重矩迭
返朴归真 西汉 刘向《战国策 齐策四》:“归真反璞,则终身不辱也。”
耳闻眼见 唐 元稹《连昌宫词》:“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说。”
破涕成笑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阮龙光》:“纵李兄言太刻毒,适足破涕成笑,何须芥蒂。”
择祸从轻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晋语》:“择福莫若重,择祸莫若轻,福无所用轻,祸无所用重。”
东征西怨 语出《书·仲虺之诰》:“惟王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德懋懋官,功懋懋赏……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
背信负义 郭沫若《笑早者,祸哉》:“我根本就没有料到,希特勒竟发狂到这样的地步,在一年以前就背信负义,开始去侵犯苏联。”
百岁之盟 清 李渔《意中缘 先订》:“他要与小娘子订百岁之盟,不知可肯相许。”
罪当万死 《汉书 东方朔传》:“粪土愚臣,忘生触死,逆盛意,犯隆指,罪当万死。”
齐心并力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7回:“上托兄长虎威,深感众头领之德,齐心并力,救拔贱体,肝胆涂地,难以报答。”
秋狝春苗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五年》:“故春蓃夏苗,秋狝春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