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食之谈的成语故事


耳食之谈

拼音ěr shí zhī tán

基本解释耳食:以耳吃食,指不加审察,轻信传闻。指听来的没有根据的话。

出处清 阮葵生《茶余客话》卷六:“此耳食之谈,引经断狱,当不如是。”


暂未找到成语耳食之谈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耳食之谈)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处实效功
雅俗共赏 明 孙仁儒《东郭记 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高不可攀 汉 陈琳《为曹洪与魏文帝书》:“且夫墨子之守,萦带为垣,高不可登。”
褴褛筚路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宣公十二年》:“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做贼心虚 宋 释悟明《联灯会要 重显禅师》:“却顾侍者云:‘适来有人看方丈么?’侍者云:‘有。’师云:‘作贼人心虚。’”
熟视无睹 晋 刘伶《酒德颂》:“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
鸣金收军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65回:“恐张飞有失,急鸣金收军。”
心惊胆怕 元·狄君厚《介子推》第三折:“受了他五七日心惊胆怕,不似这两三程行得人力尽身乏。”
耽惊受怕 元 刘致《端正好 上高监司》:“受官差在旅途,耽惊受怕过朝暮,受了五十四站风波苦。”
书香门户 沙汀《祖父的故事·老太婆》:“[丈夫]是个所谓书香门户子弟。”
同床异梦 宋 陈亮《与朱元晦秘书书 乙巳春书之一》:“同床各做梦,周公且不能学得,何必一一说到孔明哉!”
以镒称铢 《孙子·形》:“故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王皙注:“言铢、镒者,以明轻重之至也。”
破国亡宗 宋·苏轼《东坡志林》第五卷:“用商鞅桑宏羊之术,破国亡宗者皆是也。”
执迷不悟 《梁书 武帝纪上》:“若执迷不悟,距逆王师,大众一临,刑兹罔赫,所谓火烈高原,芝兰同泯。”
不惜本钱 邓小平《关于今后进入新区的几点意见》:“但在建立时应不惜本钱抽调干部及若干部队以作骨干。”
高材疾足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于是高材疾足者先得焉。”
槐南一梦 明 王錂《春芜记》:“正是只将桑海千秋事,付与槐南一梦中。”
衣不蔽体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1卷:“当初坟堂中教授村童,衣不蔽体,食不充口。”
逐影随波 明·沈德符《野获编·内监·冯保之败》:“思为报复仇,且结张诚欢,故出全力攻之,言官不过逐影随波而已。”
挝耳揉腮 元·无名氏《女姑姑》第二折:“挝耳揉腮,羞答答的半晌怎把头抬。”
临期失误 《剪灯余话·泰山御史传》:“却乃连日酗酣,临期失误,使百辟仓皇骇愕以失色。”
攫为己有 《列子 说符》:“因攫其金而去。”
洗心革志 《晋书·潘岳传》:“皆延颈以视,倾耳以听,希道慕企,洗心革志,想洙泗之风,歌来苏之惠。”
龙多乃旱 宋·李季可《松窗百说·恃众》:“今不救之,罪分于众而难责,则皆莫之顾,况横身犯众,为人肩利害事耶?谚所谓龙多乃旱是也。”
修文演武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15回:“终日修文演武,讲论兵机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