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应若响的成语故事

拼音qí yìng ruò xiǎng
基本解释比喻对答迅速,反应极快。
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天下》:“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
暂未找到成语其应若响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其应若响)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望风扑影 | 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1回:“蒋平道:‘知道五弟向何方而去?不是望风扑影么?’” |
闲情逸致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老爷这趟出来,更是闲情逸致,正要问问沿途的景物。” |
随声吠影 | 汉 王符《潜夫论 贤难》:“谚曰:一犬吠形,百犬吠声。” |
崇山峻岭 | 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
辙乱旗靡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
聊以解嘲 |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五柳先生上》:“子美困顿于山川,盖为不知者诟病,以为拙于生事,又往往讥议宗文、宗武失学,故聊解嘲耳。” |
拍案惊奇 | 明末·凌濛初有拟话本《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
遗祸无穷 | 宋·张元幹《跋〈了堂先生文集〉》:“已而子婿兄弟表里祖述,遗祸无穷。” |
水尽山穷 | 北周·庾信《宇文常神道碑》:“山穷水断,马束桥飞。” |
蜂合蚁聚 | 前蜀 杜光庭《中和周天醮词》:“蠢彼不庭,敢违天道……欲恃其蜂合蚁聚之势,仗锄耰白挺之徒,垂二十年不宾睿化。” |
石沉大海 | 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他若是不来,似石沉大海。” |
送佛送到西天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姐姐原是为救安公子而来,如今自然送佛送到西天。” |
得胜回头 | 元·无名氏《错斩崔宁》:“且先引下一个故事来,权做个得胜回头。” |
天高地远 | 元·谷子敬《城南柳》第三折:“今可去觅鸾胶续断弦,遮莫你上碧霄下黄泉,赤紧的天高地远。” |
一知半见 | 清·方以智《东西均·道艺》:“讵知后世之门庭张网者,偶窃一知半见,谓人悟门,便住门限上,登曲录床,此生不可复下。” |
言方行圆 | 汉·王符《潜夫论·交际》:“凡今之人,言方行圆,口正心邪。” |
至大至刚 | 《孟子·公孙丑上》:“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 |
玩时愒日 | 清·谭嗣同《仁学》:“由此类推,无往而非玩时愒日,即幸而得至百年,无形中已耗强半。” |
神融气泰 | 金·王若虚《四醉图赞》:“漠乎其如忘其声,茫乎其如忘其形,神融气泰,无欲而无营,渺乎其如物之莫撄也。” |
兼官重绂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翟俌传》:“昔窦邓之宠,倾动四方,兼官重绂,盈金积货,至使议弄神器,更改社稷。” |
捉奸捉双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7卷:“况且‘捉奸捉双’,我和你又无实迹凭据,随他说长道短。” |
黼国黻家 | |
打旋磨儿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26回:“雪娥恐怕西门来家,拔树寻根,归罪于己,在上房打旋磨儿。” |
允执其中 | 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 |
疥癞之患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2回:“今王兴十万之师,行粮千里,以争疥癞之患,而忘大毒之在腹心,臣恐齐未必胜,而越祸已至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