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制人的成语故事


后发制人

拼音hòu fā zhì rén

基本解释发:发动;制:控制、制服。指先让对方动手;抓住其弱点之后;再一举反击以战胜对方。指后发动制服人的措施。

出处荀况《荀子 议兵》:“后之发,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


暂未找到成语后发制人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后发制人)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春梦无痕 宋·苏轼《与潘郭二生出郊寻春》诗:“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齐心协力 《周书 崔谦传》:“然后与宇文行台,同心协力,电讨不庭,则桓文之勋,复兴于兹日矣。”
直言极谏 汉·晁错《举贤良对策》:“救主之失,补主之过,扬主之美,明主之功,使主内无邪辟之行,外无骞污之名。事君若此,可谓直言极谏之士矣。”
愁眉不展 唐 姚鹄《随州献李侍御》之二:“旧隐每怀空竟夕,愁眉不展几经春。”
虚往实归 先秦 庄周《庄子 德充符》:“鲁有兀者王骀,从之游者,与仲尼相若。常季问于仲尼曰:‘王骀,兀者也,从之游者,与夫子中分鲁。立不教,坐不议。虚而往,实而归。”
摘瓜抱蔓 语本唐·李贤《黄台瓜辞》:“种瓜黄台下,瓜熟子离离。一摘使瓜好,再摘令瓜稀,三摘犹尚可,四摘抱蔓归。”
感恩怀德 《三国志·魏志·齐王芳传》“勇过聂政,功逾介子,可谓杀身成仁,释生取义者矣”南朝·宋·裴松之注:“古之舍生取义者,必有理存焉,或感恩怀德,投命无悔,或利害有机,奋发以应会,诏所称聂政、介子是也。”
计较锱铢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近世嫁娶,遂有卖女纳财,买妇输绢,比量父祖,计较锱铢,责多还少,市井无异。”
打入冷宫 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73回:“因问道:‘尔为宸濠打入冷宫几年了?’”
安贫守道 宋 苏轼《荐布衣陈师道状》:“臣等伏见徐州布衣陈师道文词高古,度越流辈,安贫守道。”
物在人亡 宋·曾会《重登潇湘楼》诗:“物在人亡空有泪,时殊事变独伤心。”
行不从径 战国·郑·列御寇《列子·说符》:“譬之出不由门,行不从径也,以是求利,不亦难乎?”
狂涛巨浪 巴金《废园外 长夜》“先前那里面有的是狂涛巨浪,现在却是一阵炙骨熬心的烈火。”
割席断交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书如故,歆废书出看。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杜门自守 《汉书·孔光传》:“光退闾里,杜门自守。”
大功毕成 《汉书 王莽传上》:“诸生、庶民大和会,十万众并集,平作二旬,大功毕成。”
神竦心惕 明·张居正《荆门州题名记》:“乃使人斤斤焉神竦心惕,及过荆门,谒先生祠下,又低回久已不能去。”
诛暴讨逆 三国 蜀 诸葛亮《便宜十六策 治军》:“治军之政,谓治边境之事,匡救大乱道,以威武为政,诛暴讨逆,所以存国家安社稷之计。”
暮雨朝云 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挤眉溜眼 明·冯惟敏《僧尼共犯》第一折:“遇着不老实的妇人,和他挤眉溜眼,调顺私情。”
朱文之轸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皓王龚传论》:“晨门有抱关之夫,柱下无朱文之轸也。”
至公无我 元·刘祁《归潜志》第七卷:“士大夫为吏者,当以至公无我处之,事自理,民自服。”
势倾朝野 《魏书 卢玄传》:“时灵太后临朝,黄门侍郎李神轨势倾朝野,求结婚姻。”
寓兵于农 宋·邵博《闻见后录》卷一:“予谓议者以本朝养兵为大费,欲复寓兵于农之法,书生之见,可言而不可用者哉。”
越次超伦 唐·白居易《为宰相<让官表>》:“臣有何功德?有何才能?越次超伦,忽承此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