缧绁之忧的成语故事

拼音léi xiè zhī yōu
基本解释缧绁:捆绑犯人的绳子。引申为囚禁。被囚禁的忧虑。指有坐牢的危险。
出处鲁迅《通信》:“逃掉了五色旗下的‘铁窗斧钺风味’,而在青天白日之下又有‘缧绁之忧’了。”
暂未找到成语缧绁之忧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缧绁之忧)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庖丁解牛 | 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 |
步步为营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1回:“可激劝士卒,拔寨前进,步步为营,诱渊来战而擒之。”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
如坐针毡 | 《晋书 杜锡传》:“言辞恳切,太子患之。后置针着锡常所坐处毡中,刺之流血。” |
移东换西 | 宋·朱熹《答吕子约书》:“遂欲别作调度,则恐一生只得如此移东换西,终是不成家计也。” |
忠孝节义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十回:“民知有忠孝节义,不知妄作邪为。” |
觉人觉世 | 清 郑燮《<道情>序》:“若遇争名夺利之场,正好觉人觉世。” |
天行时气 | 《千金方》:“凡冬月,忽有大热之时;夏月,忽有大凉之时,皆勿受之,有患天行时气者,皆由犯此也。” |
三年五载 | 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也须知俺这三年五载,看看衰迈,还有甚精金响钞,暗暗藏埋。” |
万世一时 | 《史记 吴王濞列传》:“慧星出,蝗虫数起,此万世一时,而愁劳圣人之所起也。” |
因乌及屋 | 《尚书大传·大战》:“臣闻之也:爱人者,兼其屋上之乌。” |
好男不跟女斗 | 老舍《柳屯的》:“赵五眨巴了半天眼睛:‘行啊;可是好男不跟女斗,是不是?’” |
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论语·里仁》:“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作耍为真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70回:“这才是个有分教;弄巧翻拙,作耍却为真。” |
恶衣粝食 | 宋·苏轼《礼义信足以成德论》:“以为有国者皆当恶衣粝食,与农夫并耕而治一人之身,而自为百工。” |
为国捐躯 | 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39回:“为国捐躯赴战场,丹心可并日争光。” |
无源之水,无本之末 | |
庸中皦皦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洛水》:“上叹曰:‘卿庸中皦皦,铁中铮铮也。’” |
不惑之年 | 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四十而不惑。” |
抓乖弄俏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五十六回:“沙僧道:‘莫争讲,这里不是那抓乖弄俏之处,且进去!且进去!’” |
依违两可 | 《明史 方从哲传》:“举朝力争,从哲依违两可。” |
金相玉式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金相玉式,艳谥锱毫。” |
肆虐横行 | 明 冯梦龙《智囊全集 迎刃 留志淑》:“中官毕贞,逆濠党也。至自江西,声势翕赫,拥从牙士五百余人,肆行残贼,人人自危。” |
五陵英少 | 清·龚自珍《水调歌头·寄徐二义尊大梁》词:“结客五陵英少,脱手黄金一笑,霹雳应弓弦。” |
野马尘埃 | 战国·宋·庄周《庄子·逍遥游》:“野马也,尘埃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