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门晦迹的成语故事

拼音dù mén huì jì
基本解释晦:隐匿。关上门,隐匿自己的踪迹。指隐居起来,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踪迹或动态。
出处《周书·宇文神举传》:“显和具陈宣杜门晦迹,相时而动,孝武深纳焉。”
暂未找到成语杜门晦迹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杜门晦迹)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乐道好古 | 《孔丛子·公仪》:“鲁人有公仪体者,砥节厉行,乐道好古,恬于荣利,不事诸侯。” |
拔茅连茹 | 《周易 泰》:“拔茅茹,以其汇。”王弼注:“茅之为物,拔其根而相牵引者也。茹,相牵引之貌也。” |
万头攒动 |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43回:“时候虽早,那看榜的人,却也万头攒动。” |
生吞活剥 | 唐 刘肃《大唐新语 谱谑》:“有枣强尉张怀庆好偷名士文章……人为之谚云:‘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
恨相知晚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两人相引为重,其游如父子然,相得欢甚,无厌,恨相知晚也。” |
语不惊人死不休 | 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诗:“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
开阶立极 | 《旧唐书·辛替否传》:“拨乱反正,开阶立极,得至理之体,设简要之方。” |
百折不挠 | 汉 蔡邕《太尉乔玄碑》:“其性疾华尚朴,有百折不挠,临大节而不可夺之风。” |
放马后炮 | 清 夏敬渠《野叟曝言》第29回:“人已死了,在这里放马后炮,可是迟了。” |
九州四海 | 唐·卢照邻《登封大酺歌》:“九州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
转弯抹角 | 元 秦简夫《东堂老》:“转湾抹角,可早来到李家门首。” |
牛头阿旁 | 《新唐书·路岩传》:“奢肆不法,俄与韦保衡同当国,二人势动天下,时目其党为‘牛头阿旁’,言如鬼阴恶可畏也。” |
足音跫然 | 《庄子·徐无鬼》:“夫逃虚空者,藜藋柱乎鼪鼬之径,踉位其空,闻人足音跫然而喜矣。” |
荜路蓝缕 | 宋·司马光《和王介甫巫山高》:“嗟嗟若敖、蚡冒,荜路蓝缕空辛勤。” |
孙康映雪 | 《艺文类聚》卷二:“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清介,交游不杂。” |
涎皮赖脸 | 明 李开先《宝剑记》第14出:“你在这青堂屋舍里坐的,到也自在,你这等涎皮赖脸的,俺管监的吃风!” |
怨天尤人 | 先秦 孔子《论语 宪问》:“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 |
飞蛾赴焰 | 《旧唐书·僖宗纪》:“既知四隅断绝,百计奔冲,如穷鸟触笼,似飞蛾赴焰。” |
天渊之别 | 鲁迅《书信集 致曹靖华》:“印在书内之插图,与作者自印的一比,真有天渊之别。” |
永锡不匮 | 《诗经·大雅·既醉》:“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
深入骨髓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回:“高太尉着令医人治疗,见丘岳重伤,恨梁山泊深入骨髓。” |
假人辞色 | 吴祖光《闯江湖》第二幕:“老钱柜子很少这么假人辞色。” |
遗风余韵 | 《朱子全书 治道一》:“此古之君子,所以成尊主庇民之功于一时,而其遗风余韵,犹有称思于后世者也。” |
少言寡语 | 冯志《敌后武工队》第一章:“少言寡语的赵庆田,是和他一起参的军,一起入的党。” |
戴笠乘车 | 晋 周处《风土记》:“卿虽乘车我戴笠,后日相逢下车揖;我步行,君乘马,他日相逢君当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