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儒达士的成语故事

拼音tōng rú dá shì
基本解释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卢植传》:“中兴以来,通儒达士班固、贾逵,郑兴父子,并敦悦之。”
暂未找到成语通儒达士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通儒达士)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起兵动众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华敷传》:“不可以兴土功,不可以会诸侯,不可以起兵动众,举大事,必有大殃。” |
手足无措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
大谋不谋 | 《六韬·武韬·发启》:“大谋不谋,大勇不勇。” |
避世绝俗 | 先秦 庄周《庄子 刻意》:“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闲暇者之所好也。”《晋书 华轶传》:“栖情玄远,确然绝俗。” |
讲经说法 | 《西游记·南游记》第一回:“到今日来,灵山兴旺,今十大弟子,讲经说法。” |
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 | 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三回:“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看他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也不为迟呢?” |
如埙如箎 | 《诗·大雅·板》:“天之牖民,如埙如箎。” |
默契神会 |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叙论·论气韵非师》:“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 |
珠沉玉陨 | 清 袁枚《续新齐谐 乩仙》:“鸳侣成方,鸾俦遽拆。珠沉玉陨,蕙折兰摧。” |
红叶题诗 | 宋·刘斧《青琐高议·流红记》 |
拾带重还 | 相传唐宰相裴度少时游香山寺,拾得某妇人所遗下的三条宝带,这是她借来为父亲脱罪的,裴度守候着还了她。见宋·丁用晦《芝田录·裴度》。 |
气咽声丝 | 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打的你气咽声丝。” |
坚额健舌 | 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世俗饰伪诈行,为民巫祝,以取厘谢,坚额健舌,或以成业致富。” |
人心所归 | |
知足常足 | 春秋·楚·李耳《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
世态炎凉 | 宋 文天祥《杜架阁》:“世态炎凉甚,交情贵贱分。” |
朝夕之策 | 汉·班固《答宾戏》:“意者且运朝夕之策。” |
遗世忘累 | 明·方孝孺《学士亭记》:“故或放迹于江海,或养操于山林,求遗世忘累志士而与之游。” |
清尘浊水 | 三国 魏 曹植《七哀诗》:“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 |
不待蓍蔡 | 晋·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公达潜朗,思同筮蔡。” |
修文地下 | 唐·杜甫《哭李常侍郎》诗:“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 |
心灵性巧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59回:“更喜他心灵性巧,书到跟前,一读便会,所有书法学问,竟在我们姊妹之上。” |
弃旧换新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九回:“乃太师应绍汉禅,弃旧换新,将乘玉辇金鞍之兆也。” |
涸辙穷鳞 |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龙泉记·姑嫂相逢>》:“远道失夫,遐荒滞身,真如涸辙穷鳞。” |
存亡未卜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七卷:“况宗族远离,夫家存亡未卜,随缘快活,亦足了一生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