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之境的成语故事


无人之境

拼音wú rén zhī jìng

基本解释境:地方。没有人居住的地方。

出处宋 杨万里《国势中》:“不茸一垒,不置一卒,使寇之去来,如入无人之境。”


无人之境的典故

三国时期,魏国尚书郎邓艾很有谋略而且英勇善战,被任命为征西将军。他向魏元帝上书乘势攻击蜀军,他率军从阴平小路进步,经过700里无人之境出其不意到达江油,并轻取该城与绵竹,迫使蜀后主刘禅亲自向邓艾投降。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无人之境)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指天画地 汉 应劭《风俗通 皇霸》:“指天画地,神仙潜通。”
晚食当肉 《战国策·齐策四》:“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
躲过初一,躲不过十五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51回:“以后找机会再抓吧!躲过初一,也躲不过十五,将来总有抓住他的机会哩!”
一片丹心 宋 苏轼《过岭寄子由》:“一片丹心天日下,数行清泪岭云南。”
各行其志 《北史·宇文孝伯传》:“尉迟运惧,私谓孝伯曰:‘吾徙必不免祸,奈何?’孝伯曰:‘今堂上有老母,地下有武帝,为臣为子,知欲何之!且委质事人,本徇名义,谏而不入,将焉逃死?足下若为身计,宜远之。’于是各行其志。”
鹑衣鷇食 明·沈榜《宛署杂记·养济院》:“此外,又有舍饭,而鹑衣鷇食,扶携颠连,号呼衢路者,犹然在也。”
匕鬯无惊 黄远庸《弹劾案与新内阁》:“吾曹固甚望此震烁中外,匕鬯无惊之新阁出现者也。”
偃武修文 《尚书 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
一脉相通 鲁迅《花边文学·谁在没落》:“倘说:中国画和印象主义有一脉相通,那倒还说得下去的。”
至亲好友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就中有引礼赞礼的人,叫做'傧相',都不是以下人做,都是至亲好友中间,有礼度熟闲,仪容出众,声音响亮的,众人就推举他做了。”
橡茹藿歠 明·方孝孺《味菜轩记》:“贵而八珍九鼎之筵,贱而橡茹藿歠之室,莫不有待于味。”
作如是观 《金刚经》:“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黄羊任人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
说白道绿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1回:“正在那里张家长、李家短,说白道绿。”
溯流追源 《诗刊》1978年第1期:“觉得这封信,含蕴深厚,溯流追源,就得考虑整个诗歌的历史。”
恩深似海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海誓山盟,各无他志。真个恩深似海无底,义重如山义更高。”
收合余烬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子又不许,请收合余烬,背城借一,敝邑是之幸。”
惠施之谋 战国·韩·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上》:“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而惠施欲以齐、荆偃兵,二人争之。”
微言大谊 清·魏源《<书古微>序》:“所以发明西汉《尚书》今、古文之微言大谊,而辟东汉马郑古文之凿空无师传也。”
化性起伪 战国·赵·荀况《荀子·性恶》:“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
不死不生 战国·宋·庄周《庄子·大宗师》:“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
气竭声嘶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吕无病》:“小气竭声嘶,呼而求饮。”
千了百当 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34卷:“圣人发愤便忘食,乐便忘忧,直是一刀两断,千了百当。”
疾痛惨怛 西汉·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
妄尘而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