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名易姓的成语故事

拼音biàn míng yì xìng
基本解释改换了原来的姓名。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乃乘扁舟浮于江湖,变名易姓。”
变名易姓的典故
春秋末期,楚国的范蠡和文种到越国去做官,辅佐被吴王夫差打败的勾践,他们发奋图强,终于使越国强大后灭了吴国。范蠡深知勾践的为人就到齐国变名易姓去经商,他劝文种离开说:“狡兔死,走狗烹”。文种不信后被勾践所杀。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变名易姓)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骨颤肉惊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7回:“却说王甫在麦城中,骨颤肉惊。” |
退避三舍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 |
高顾遐视 | 明·方孝孺《答俞敬德书》:“某鄙朴戆讷,言行不能及古人,器识不足以达时务,然守愚,孑然莫与,徒望望然高顾遐视而不合于时,此固流俗之所笑且讪,士君子之所不敢自是者也。” |
伏尸流血 | 东汉·班固《汉书·主父偃传》:“古之人君一怒必伏尸流血,故圣王重行之。” |
欢娱嫌夜短 | 明·罗贯中《风云会》第三折:“须不是欢娱嫌夜短,早难道寂寞恨更长。” |
端端正正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3回:“李逵端端正正朝上拜了三拜,心中想道:‘阿也!少了一拜!’” |
低眉垂眼 | 清·陶贞怀《天雨花》第四回:“桂香袖手床沿坐,低眉垂眼做新人。” |
楚腰卫鬓 | 唐·李贺《洛姝真珠》诗:“市南曲陌无秋凉,楚腰卫鬓四时芳。” |
战战惶惶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
各色人等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1回:“各色人等,务望各安本分,勿再稍事纷扰,自召虚惊。” |
苍蝇附骥尾 | 西汉·司马迁《史记·伯夷列传》:“颜渊虽笃学,附骥尾而行益显。”司马贞索隐:“苍蝇附骥尾而致千里,以譬颜回因孔子而名益彰也。” |
泣不可仰 | 洪深《编剧二十八问》:“他把书记大骂一顿,责她多管闲事;她正在泣不可仰。” |
为人作嫁 | 唐 秦韬玉《贫女》诗:“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
言中无物 | |
兄弟阋于墙 | 《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于墙,外御其务(侮)。” |
精兵简政 | 《南史 陈暄传》:“徐陵为吏部尚史,精简人物。” |
田连仟佰 | 汉·荀悦《汉书·食货志》:“富者田连仟佰,贫者亡立锥之地。” |
卧冰哭竹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3卷:“说到此处,就是卧冰哭竹,扇枕温衾,也难报答万一。” |
山阴乘兴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王子猷(王徽之)居山阴,夜大雪……忽忆戴安道(戴逵),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
难解之谜 | |
噫呜流涕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袁安传》:“及与公卿言国家事,未尝不噫呜流涕。” |
予人口实 | |
枕干而寝 | 西汉·戴圣《礼记·檀弓上》:“子夏问于孔子曰:‘居父母之仇,如之何?’夫子曰:‘寝苫,枕干,不仕,弗与共天下也。’” |
目注心凝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粉蝶》:“阳目注心凝,对烛自鼓;久之,顿得妙悟,不觉起舞。” |
知以藏往 | 《周易·系辞上》:“神以知来,知以藏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