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文织锦的成语故事

拼音huí wén zhī jǐn
基本解释典出《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后以“回文织锦”比喻有关相思的绝妙诗文。
出处典出《晋书·列女传·窦滔妻苏氏》:“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徙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
回文织锦的典故
前秦时期,秦州刺史窦滔因得罪了苻坚的手下大官被流放到流沙县。夫妻天各一方,他的妻子苏蕙特地在一块锦缎上绣上840个字,纵横29个字的方图,可以任意地读,共能读出3752首诗,表达了她对丈夫的思念与关心之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回文织锦)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龙驭上宾 | 《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涘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者七十馀人,龙乃上去。” |
倚门卖俏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货殖列传》:“刺绣文,不如倚市门。” |
黏皮着骨 |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此理本常理,但异端说得黏皮着骨。” |
逝者如斯 | 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润笔之资 | 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以物求文,谓之润笔之资;因文得钱,乃曰稽古之力。” |
不时之须 | 宋 苏轼《后赤壁赋》:“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须。” |
接踵比肩 | 唐·韦嗣立《论职官多滥疏》:“而今务进不避侥幸者,接踵比肩,布于文武之列。” |
齿牙为猾 | 《国语·晋语一》:“献公卜伐骊戎,史苏占之,曰:‘胜而不吉。’公曰:‘何谓也?’对曰:‘遇兆,挟以衔骨,齿牙为猾。” |
龙雕凤咀 | |
兄弟参商 | 三国·魏·曹植《与吴季重书》:“面有逸景之速,别有参商之阔。” |
一来二往 | 刘斯奋《白门柳·鸡鸣风雨》第一章:“只因路上种种劳苦波折,常需互相照应,一来二往,也就近乎起来。” |
打开窗户说亮话 | 朱自清《哀互生》:“人是可以互相爱着的,除了一些成见已深,不愿打开窗户说亮话的。” |
望秋先零 | 晋 顾恺之《家传》:“臣蒲柳之质,望秋先零。” |
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 宋·洪迈《夷坚三志·己·姜七家猪》:“畜生之言,何足为信,我已数月来知之矣。见怪不怪,其怪自坏。” |
卑辞厚币 | 《新唐书 李抱真传》:“抱真喜士,闻世贤者,必欲与之游,虽小善,皆卑辞厚币数千里邀致之。” |
一反其道 | |
云开见天 | 宋·邵雍《观盛化诗》:“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 |
独行独断 | 郭希仁《从戎纪略》:“彦彪令各营于肩章均添‘四标’字样,官长进谒皆称邱大帅,俨然以兵马都督自居,调遣布置,独行独断。” |
贞夫烈妇 | 《敦煌变文集·秋胡变文》:“我闻贞夫烈妇,自古至今耳闻,今日目前交见。” |
同心竭力 | 宋·司马光《交趾献奇兽赋》:“陛下诚有意于此,臣等敢不同心竭力,对扬而行之。” |
忐上忑下 | 《宋元戏文辑佚·张资鸳鸯灯》:“吃了万千控持,谙了无限磨难,受了多少忐上忑下。” |
贵贱高下 | 战国·楚·宋玉《风赋》:“夫风者,天地之气,溥畅而不至, 不择贵贱高下而加焉。” |
抵死谩生 | 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五卷:“待阎王道俺无凭准,抵死谩生断不定,也不共他争,我专指着伊家做照证。” |
函盖充周 | 清·戴名世《〈野香亭诗集〉序》:“先生于书,无所不读,函盖充周,不见涯涘。” |
高低贵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