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无人色的成语故事


面无人色

拼音miàn wú rén sè

基本解释脸色没有一点血色。形容恐惧到极点或非常虚弱。

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李将军列传》:“会日暮,吏士皆无人色,而广意气自如,益治军。”


面无人色的典故

西汉时期,能征善战的将军李广领兵抗击北方的匈奴入侵,他率领4千骑兵被匈奴左贤王以4万骑兵团团围住,士卒们十分恐惧,个个吓得面无人色,李广则神色自若,指挥有方,终于杀出重围,获得胜利。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面无人色)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回光反照 元 杨暹《刘行首》第三折:“阳台雾锁,楚岫云遮,弃死归生,回光返照。”
生公说法 《莲社高贤传》:“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点头。”
雅俗共赏 明 孙仁儒《东郭记 绵驹》:“闻得有绵驹善歌,雅俗共赏。”
有条不紊 【出处】《尚书 盘庚上》:“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2回:“姑娘身上不大好,还得自己开解着些。身子是根本,俗语说的:‘留得青山在,依旧有柴烧。’”
形影自吊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张诚》:“父自讷去,妻亦寻卒;块然一老鳏,形影自吊。”
远虑深谋 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此两人者,本无远虑深谋,意在邀功求赏。”
半吞半吐 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五卷:“仿王孟以为高,而半吞半吐者,谓之贫贱骄人。”
毫无顾虑 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使我们的红军毫无顾虑地在将来顺利的条件下去打南昌,打九江。”
雁塔题名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卷三:“进士题名,自神龙之后,过关宴后,率皆期集于慈恩塔下题名。”
得失相半 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全琮传》:“今分兵捕民,得失相半,岂得谓全哉?”
宜家宜室 《诗经·周南·桃夭》:“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馋涎欲滴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 弄堂生意古今谈》:“初到上海的乡下人,一听到(叫卖零食的声音)就有馋涎欲滴之概。”
吐刚茹柔 《诗经 大雅 烝民》:“人亦有言,柔则茹之,刚则吐之。”
痴呆懵懂 元·无名氏《一枝花》:“倒不如痴呆懵懂,甘守着陋巷的这箪瓢。”
食毛践土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七年》:“封略之内,何非君土;食土之毛,谁非君臣?”
豁目开襟 唐·李中《登毗陵青山楼》诗:“高楼闲上对晴空,豁目开襟半日中。”
囤积居奇 《谈<憩园>》:“头脑灵敏点的或者更贪心的老爷们还要干点囤积居奇的生意。”
话不在行
正冠纳履 晋·李阐《右光禄大夫西平靖侯颜府君碑》:“久要心许之信,夷险不爽;正冠纳展之嫌,终始不蹈。”
济世安民 《旧唐书 太宗本纪上》:“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其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矣。”
当轴处中 汉 桓宽《盐铁论 杂论》:“车丞相即周吕之列,当轴处中,括囊不言,容身而去,彼哉!彼哉!”
拱手加额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贞集:“一日,海滨侯执帝手私语云云,帝拱手加额曰:‘皇天,皇天!’”
神意自若 金·王若虚《哀雁调》:“宰夫砺刃而欲前,坐客垂涎而思噬,而犹神意自若,低回睥睨不知祸期之行至。”
研精苦思 宋 王令《答刘公著微之书》:“研精苦思,扪隙发罅,以窥求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