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相抵牾的成语故事

拼音zì xiāng dǐ wǔ
基本解释比喻自己说话做事前后抵触。
出处章炳麟《答梦庵》:“梦庵既以声闻缘觉与大乘菩萨有悲观乐观之分,而复言佛法无二、何自相抵牾至此!”
暂未找到成语自相抵牾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自相抵牾)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有约在先 |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一折:“老夫人,这事本已有约在先,况兼孩儿又执意定要嫁她,也是他的缘分了。” |
喟然长叹 | 《论语·子罕》:“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
捞一把 | 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五章:“他就想再捞一把,可是越捞越深。” |
恩荣并济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五回:“限之以爵,爵加则知荣,恩荣并济,上下有节,为治之道,于斯著矣。” |
遗物忘形 | 宋·秦观《心说》:“目无外视,耳无外听,遗物忘形,在我而已。” |
手忙脚乱 | 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临济宗 镇州大悲和尚》:“问:‘如何是大悲境?’师曰:‘千眼都来一只收。’曰:‘如何是境中人?’师曰:‘手忙脚乱。’” |
匹马一麾 | 元·脱脱《辽史》卷五十八:“辽太祖匹马一麾,斥地万里,经营四方,末尝宁居,所至乐从,用此道也。” |
即景生情 | 明 郎瑛《七修续稿 诗文 碧沚诗》:“此诗流丽畅逸,而第七句关锁处,即景生情,警拔深契。” |
醒聩震聋 | 陶曾佐《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一跃而登此庄严美丽之舞台中,一奋萃此醒聩震聋之盘涡里。” |
驰名天下 | 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涑水》:“赀拟王公,驰名天下。 |
除狼得虎 | 《金史·陈规传》:“近虽遗官谦察,治其奸滥,易其疲软,然代者亦非选择,所谓除狼得虎也。” |
死而不僵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回:“古人有言:‘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如今虽说不似先年那样兴盛,较之平常仕宦人家,到底气象不同。” |
苦口逆耳 | 《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
走鸾飞凤 |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二折:“见楼台三四重,势磋峨走鸾飞凤,晃分明金碧玲珑。” |
七口八嘴 | 鲁迅《坟·我之节烈观》:“既不羞自己怯弱无能,也不提暴徒如何惩办,只是七口八嘴,议论他死了没有,受污没有,死了如何好,活着如何不好。” |
柳市花街 | 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 邮政 逐娼妓》:“多置狎邪门巷,遂作莺巢燕垒,顿成柳市花街。” |
游刃馀地 | |
黼黻皇猷 | |
东奔西跑 | 杨朔《雪浪花》:“苦人哪,自小东奔西跑的,什么不得干?干的营生多,经历的也古怪。” |
遗老孤臣 | 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昔者改姓易代,兴亡倏忽,一二遗老孤臣,不忍见宗社之倾,君父之辱,犹或黄冠草履,歌哭空山,乱礁穷岛,相望饮泣。” |
焚巢捣穴 | 清·李渔《比目鱼·办贼》:“用了第二计,可以焚巢捣穴,削草除根,不留一个余贼。” |
栋折榱坏 | 康有为等《上清帝第二书》:“举人等栋折榱坏,同受倾压,故不避斧钺之诛,犯冒越之罪,统筹大局,为我皇上陈上。” |
痛心切骨 | 清 和邦额《夜谭随录 白萍》:“子负心太甚,即王魁、李益,有不逮焉……思之痛心切骨,街非一朝一夕矣。” |
至信辟金 | 战国·宋·庄周《庄子·庚桑楚》:“至仁无亲,至信辟金。” |
资深望重 | 宋·苏轼《答试馆职人启》:“非独使之业广而材成,抑将待其资深而望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