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中必昃,月满必亏的成语故事

拼音rì zhōng bì zè,yuè mǎn bì kuī
基本解释昃:太阳偏西。太阳到了正午就要西斜,月亮满圆就要亏缺。比喻事物盛极必衰,或发展到一定限度就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9卷:“日中必昃,月满必亏。明公功名到此,已无可加,急流勇退,此其时矣。”
暂未找到成语日中必昃,月满必亏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日中必昃,月满必亏)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蛮不讲理 |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我们社会里,也有少数不顾公共利益,蛮不讲理,行凶犯法的人。” |
清官能断家务事 | |
直道不容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四卷:“公祖大人直道不容,以致忤时。敝乡士民迄今廑想明德。” |
道路藉藉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5回:“执事胸中方略,非局外人所能窥,而道路藉藉,或谓执事者将循政府之意,而从事于武力解决。” |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 老舍《老舍自传》第六章第五节:“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毫不客气。” |
河目海口 | 《诗经 大雅 生民》:“后稷呱矣。”唐 孔颖达疏:“若孔子之河目海口,文王之四乳龙颜之类。” |
抱法处势 | 先秦 韩非《韩非子 难势》:“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 |
谦恭下士 | 《陈书 始兴王伯茂传》:“伯茂性聪敏,好学,谦恭下士。” |
东窗计 | 《剪灯新话 天台访隐录》:“建炎南渡多翻覆,泥马逃来御黄屋……东窗计就通和好,鄂王赐死蕲王老。” |
别开蹊径 | 赵诚《中国古代韵书》第六章第一节:“惟其如此,他才更能重视实际,不为传统所因囿;同时也更富有革新精神,突破旧韵书的束缚,别开蹊径,编制了一部有革命意义的《中原音韵》。” |
巨细无遗 | 冯骥才、李定兴《义和拳》:“然后急不可待地像倒水一般,把所知道的一切,巨细无遗地告诉给刘黑塔他们。” |
蛾眉皓齿 | 汉·司马相如《美人赋》:“臣之东邻,有一女子,云发丰艳,蛾眉皓齿。” |
拽拳丢跌 | 元·无名氏《打韩通》第二折:“俺是韩通的徒弟,今日拽拳丢跌已罢,师父吃酒去了,我两个无甚事。” |
炫巧斗妍 | 清·薛福成《代李伯相重锲<洨滨遗书>序》:“视夫专崇末技、炫巧斗妍而无实义者,犹为质胜于文。” |
伯玉知非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 |
加官晋爵 | 明 周楫《西湖二集》:“征聘吴与弼进京,加官进爵,将隆以伊傅之礼。” |
千古一辙 | 清·周亮工《书影》卷六:“后村所谓‘谄谀以求悦,揣摩以幸中’,千古一辙也。” |
越俎代谋 | 郑观应《盛世危言·公法》:“同者彼此通行,异者各行其是,无庸越俎代谋。” |
危言谠论 | 宋·王安石《答孙元规大资书》:“伏惟阁下危言谠论,流风善政,简在天子之心,而讽于士大夫之口,名声之盛,位势之尊,不宜以细故苟自贬损。” |
狼餐虎食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阮家三兄弟让吴用吃了几块,便吃不得了;那三个狼餐虎食,吃了一回。” |
生聚教训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元年》:“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训,二十年之外,吴其为沼乎!” |
鸿衣羽裳 |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河水二》:“岩堂之内,每时见神人往还矣,盖鸿衣羽裳之士,练精饵食之夫耳。” |
斩头沥血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我是斩头沥血的人,何肯戏弄良人!” |
长夜难明 | 毛泽东《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词:“长夜难明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 |
改柯易叶 | 《礼记·礼器》:“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