拊背扼吭的成语故事

拼音fǔ bèi è kēng
基本解释吭,喉咙。按住脊背,拤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
出处语出《史记 刘敬叔孙通列传》:“夫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胜也。今陛下入关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按,亢,同“吭”。
暂未找到成语拊背扼吭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拊背扼吭)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日薄西山 | 东汉 班固《汉书 扬雄传》:“临汨罗而自损兮,恐日薄于西山。” |
形如槁木 | 战国·宋·庄周《庄子·齐物论》:“形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乎?” |
秣马利兵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搜乘补卒,秣马利兵,修陈固列。” |
兰姿蕙质 | 元·施君美《幽闺记·少不知愁》:“兰姿蕙质,香肌称罗绮。” |
陋巷箪瓢 | 先秦 孔子《论语 雍也》:“一箪事,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烟熏火燎 | 孙犁《乡里旧闻》:“这架老织布机,我幼年还见过,烟熏火燎,通身变成黑色的了。” |
膏唇试舌 | 《后汉书·宦者吕强传》:“群邪项领,膏唇试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 |
逞奇眩异 | 明·归有光《太极在先天范围之内》:“虽然,圣贤固非逞奇眩异,苟为制作以骇于天下,则其始之为象也,将谓其足以该道也。” |
采薪之忧 | 战国 邹 孟轲《孟子 公孙丑下》:“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朱熹集注:“采薪之忧,言病不能采薪,谦辞也。” |
不知老之将至 | 《论语 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褐衣不完 | 《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后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穀,余梁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 |
一槌定音 | 朱可 若丁《深深的绿巷》:“一张张笑脸,圆的、长的、苦的、甜的,都来请示,都来要求指点迷津。真神,一槌定音,无处不响。” |
岁月不居 | 汉 孔融《论盛孝章书》:“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五十之年,忽焉已至。” |
真金不怕火来烧 | 郭沫若《相见以诚》:“有诚便能有勇,所谓‘真金不怕火来烧’。” |
鹤发松姿 | 金·元好问《紫微刘丈山水为济川赋》诗:“千章古木散岩谷,鹤发松姿馀典刑。” |
出水芙蓉 | 宋 洪咨夔《沁园春 用周潜夫韵》词:“濂溪家住江湄,爱出水芙蓉清绝姿。” |
停辛贮苦 | 梁启超《意大利建国三杰传·结论》:“及读意大利建国史,而观其千回百折、停辛贮苦、吞酸茹险之状,自设身以当此境,度未有不索然气沮。” |
降服而囚 | |
捶胸跺脚 | 茅盾《春蚕》:“‘真正世界变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 |
丁宁告戒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6回:“吾累次丁宁告戒:街亭是吾根本。汝以全家之命,领此重任。” |
谈优务劣 | 《晋书·山涛王戎等传赞》:“浚冲居鼎,谈优务劣。” |
传杯弄斝 | 元·无名氏《符金锭》:“投至得今日开筵,传杯弄斝。” |
捐忿弃瑕 | 宋·苏轼《拟侯公说项羽辞》:“孤亦愿自今之日与君王捐忿弃瑕,继平昔之欢。” |
海宴河清 | 五代·欧阳熙《龙寿院光化大师碑铭》:“旋闻海宴河清,远播民舒物泰。” |
诡变多端 | 宋 苏辙《论吕惠卿》:“怀张汤之辩诈,兼卢杞之奸凶,诡变多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