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七孔的成语故事

拼音sān máo qī kǒng
基本解释《史记 扁鹊仓公列传》唐张守节正义:“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因以“三毛七孔”指心思,心机。
出处《史记·扁鹊仓公列传》唐张守节正义:“心重十二两,中有七孔,三毛,盛精汁三合,主藏神。”
暂未找到成语三毛七孔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三毛七孔)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见风是雨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5回:“他们做都老爷的,听见风就是雨,皇上原许他风闻奏事,说错了又没有不是的。” |
三星在天 | 《诗经·唐风·绸缪》:“绸缪束薪,三星在天。” |
急流勇退 | 宋 苏轼《赠善相程杰》诗:“火色上腾虽有数,急流勇退岂无人。” |
才疏学浅 | 元 柯丹邱《荆钗记 合卺》:“欲步蟾宫,奈才疏学浅,未得蜚冲。” |
草莽英雄 | 冯铿《红的日记》:“胸前和肩膀上缠着眩着人眼的红色标帜,真是个‘草莽英雄’的气慨。” |
经国大业 |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
忍无可忍 | 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孙礼传》:“宣王曰:‘且止,忍不可忍!” |
安国宁家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大丈夫将终,不问安国宁家之术,乃作儿女子相问。” |
宏才大略 | 宋 苏洵《上皇帝书》:“若其宏才大略,不乐于小官而无闻焉者,使两制得以非常举之。” |
瓮牖桑枢 | 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一折:“我可使望兰堂画阁,划地着我瓮牖桑枢。” |
不稂不莠 | 《诗经 小雅 大田》:“既坚既好,不稂不莠。”朱熹集传:“稂,童粱;莠,似苗。皆害苗之草也。” |
心存目替 | 晋·傅咸《赠何劭王济诗序》:“历试无效,且有家艰,心存目替,赋诗申怀。” |
归根结柢 | 清 张南庄《何典》第二回:“归根结柢,把一场着水人命一盘摙归去,还亏有钱使得鬼推磨。” |
强将之下无弱兵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九卷:“强将之下无弱兵。恁样的姐姐须得恁样的梅香姐,方为厮称。” |
历历如绘 | 清·昭梿《啸亭杂录·乔道人》:“言皆妄诞,然谈兵家事历历如绘。” |
出谷迁乔 | 《诗经 小雅 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
仰屋着书 | 《梁书 南平元襄王伟传》:“下官历观世人,多有不好欢乐,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着书。千秋万岁,谁传此者。” |
宰鸡教猴 | 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三章:“吴七总想抓个奸细来‘宰鸡教猴’一下,吴坚和家剑平反对;怕闹得内部更混乱,又怕有后患。” |
囊橐累累 | 《上饶集中营·集中营在福建》:“换回来日用品再到后方出售,于是一转手间就获利巨万而囊橐累累了。” |
束马悬车 | 先秦 管仲《管子 封禅》:“束马悬车,上卑耳之山。” |
烟霏雾集 | 南朝·宋·鲍照《河清颂》序:“嘉祥累仍,福应尤盛……烟霏雾集,不可胜纪。” |
伤教败俗 | 明·马中锡《罪言》:“今诸小道家浅陋无理,葬得善地,虽杀人巨盗,亦可获福;课得美占,虽弑父与君,亦无大害。伤教败俗,莫过于此。” |
长幼有叙 | 《孟子·滕文公上》:“圣人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
众星拱辰 | 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为致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
执迷不返 | 《秦并六国平话》卷上:“若负固不悛,执迷不返,则命将遣师,剿平诸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