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吉避凶的成语故事


趋吉避凶

拼音qū jí bì xiōng

基本解释趋:奔向。吉:吉利,平安。走向吉利美好的方面,避开凶祸灾难。亦作“趋吉逃凶”、“避凶趋吉”。

出处明·沈鲸《双珠记·母子分珠》:“趋吉避凶,儒者之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二回:“不然。圣人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吾等问于高明之人,当趋吉避凶。”


暂未找到成语趋吉避凶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趋吉避凶)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杯蛇幻影 《花月痕》第五回:“杯蛇幻影,鬼蜮含沙。萦愁绪以回肠,蔓牵瓜落;拭泪珠而洗面,藕断丝长。”
十人九慕
有说有笑 清 吴趼人《情变》第五回:“想起昨天晚上,还是有说有笑,相亲相爱的何等有趣,今天晚上变了这个情形。”
衣不遮身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5卷:“曹州有一个穷汉,叫做贾仁。真是衣不遮身,食不充口。”
满怀信心 曲波《林海雪原》:“战士们满怀信心地要走这条三关道。”
隐姓埋名 元 王子一《误入桃源》:“因此上不事王侯,不求闻达,隐姓埋名作庄家学耕稼。”
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5回:“石秀自肚里暗忖道:‘莫信直中直,须防人不仁。’我几番见那婆娘常常的只顾对我说些风话,我只以亲嫂嫂一般相待。”
持满戒盈 三国·魏·曹操《善哉行》之三:“持满如不盈,有德者能卒。”
破家丧产 《元典章·刑部·听讼》:“带领无名子弟动计三五十,执把军器,勾忧平民,监锁吊打,抢夺财物,破家丧产,民甚苦之。”
燃膏继晷 《宣和书谱·草书·沈约》:“沈约,吴兴武康人也,官至尚书令。少家贫,一意书史,燃膏继晷,昼夜不倦。”
大红大绿 老舍《新时代的旧悲剧》七:“各处都是新油饰的,大红大绿,象个乡下的新娘子,尽力打扮而怪难受的。”
逸闻趣事 语出《四库全书总目 地理三 武林旧事》:“此十卷本,乃从毛氏汲古阁元版传钞,首尾完具,其间逸闻轶事,皆可以备考稽。”
卖弄风情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47回:“又见金钟儿不住的卖弄风情,将全副精神都用在何公子身上,毫无一点照应到自己,那里还坐得住?”
材士练兵 银雀山 汉墓竹简《孙膑兵法十问》:“击此者,必将三分我兵,练我死士,二者延阵张翼,一者材士练兵,期其中极。”
心向往之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孔子世家》:“《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
虚而虚之 《草庐经略·虚实》:“虚而虚之,使敌人转疑以我为实。”
言中无物
虮虱相吊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汤沐具而虮虱相吊,大厦成而燕雀相贺。”
鸿翔鸾起
神怿气愉 清·薛福成《重建苏州南禅夺钟楼记》:“浮屠时其撞击,铿鍧朝夕,田是苏之士民神怿气愉,而瞻听益严以悚。”
积玉堆金 唐·李贺《嘲少年》诗:“堆金积玉夸豪毅。”
称斤注两 宋·朱熹《朱子语类·论取士》:“只看如今称斤注两,做两句破头,如此是多少衰气。”
高枕安卧 汉 王充《论衡 顺鼓》:“止久至于太旱,试使人君高枕安卧,旱犹自雨。”
甘言厚币 《梁书·侯景传》:“不顾社稷之安危,惟恐私门之不植。甘言厚币,规灭忠梗。”
冥室椟棺 《古文苑·秦诅楚文》:“拘圉其叔父,寊者冥室椟棺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