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首帖耳的成语故事


伏首帖耳

拼音fú shǒu tiē ěr

基本解释伏:俯伏;帖:帖伏,顺从。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躬屈膝非常驯服的样子。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何垠注:“伏首帖耳,狗畏人貌。”


暂未找到成语伏首帖耳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伏首帖耳)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鬼设神施 宋·陈亮《念奴娇·登多景楼》:“鬼设神施,浑认作、无限南疆北界。”
噤若寒蝉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千山万水 唐 宋之问《至端州驿见杜审言沈佺期题壁慨然成咏》诗:“岂意南中歧路多,千山万水分乡县。”
锦胸绣口 清·湘灵子《轩亭冤》序:“锦胸绣口,居然妙绪环生。”
风雨不改 《诗经 郑风 风雨序》:“《风雨》,思君子也。乱世则思君子不改其度焉。”
水送山迎 唐·吴兢《富春》诗:“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
破璧毁珪 北魏·温鹏举《寒陵山寺碑》:“铜马竞驰,金虎乱噬,九婴暴起,十日并出,破璧毁珪,人物既尽。”
竹清松瘦 宋·辛弃疾《感皇恩·为范倅寿》词:“酒如春色好,春色年年如旧,青春元不老,君知否?席上看君,竹清松瘦,待与青春斗长久。”
唾玉钩银 元·方回《湖口寄方去言》诗:“和篇勤唾玉,枉教妙钩银。”
麟角凤距 晋 葛洪《<抱朴子>自叙》:“晚又学七尺杖术,可以入白刃,取大戟,然亦是不急之末学;知之譬如麟角凤距,何必用之。”
招摇撞骗 清 曹雪芹《红楼梦》:“那些家人在外招摇撞骗,欺凌属员,已经把好名声都弄坏了。”
贩夫俗子 明 顾大典《青衫记 茶客娶兴》:“况且刘员外是个为客的人,贩夫俗子,教我怎生伴着他。”
分钗断带 晋 袁宏《后汉纪 灵帝纪上》:“妇人见去,当分钗断带。”
大智若愚 宋 苏轼《贺欧阳少师致仕启》:“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扣盘扪烛 宋 苏轼《日喻》:“生而眇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烛。'扪烛而得其形。他日揣钥,以为日也。”
耍花腔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6章:“‘再耍花腔,我立刻惩办你!’杨晓冬掏出手枪逼住他。”
并驱争先 《三国志 蜀志 关羽传》:“孟起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
室如悬罄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室如悬罄,野无青草,何恃而不恐?”
麟凤一毛 唐·张怀谨《书议》:“麟凤一毛,龟龙片甲,亦无所不录。。”
风姿绰约 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我们往不远处一张餐桌上看,果然有个风姿绰约的女子独坐桌旁摆着筷子等菜。”
冷热病 姜树茂《渔岛怒潮》第五章:“可工作起来犯冷热病,有利向前,没利靠后,怕得罪人,满肚子小机器,就是不往正经地方使。”
虚左相待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回:“素闻老先生品位崇高,学问醇正,敬以参谋之位,虚左相待。”
袍笏登场 清 赵翼《数月内频送南雷述庵淑斋诸人赴京补官戏作》:“袍笏登场也等闲,若他动色到柴关。”
闻风响应 清·叶廷琯《鸥陂渔话·邹广文效忠图》:“随有乡勇章双桂等三千余人,闻风响应。”
急嘴急舌 陈残云《深圳河畔》:“二婶好像怕她生疑,急嘴急舌地解释。”